书店,既辛苦也不浪漫,却给整个城市带来温暖的光芒,其实也是另一种可能,别样的浪漫。
今年,一部名为《巷弄里的那家书店》的台剧在网络上热播,引起了不少大陆文艺青年的追剧狂潮。更有朋友在豆瓣上整理了剧中涉及的书籍名录,经典台词等等。虽然,这部剧的套路剧情和俊男美女的演员阵容,还是没能摆脱偶像剧的路线。不过,梦田文创能够以“书店”作为主要载体架构出一部作品,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就已经值得称赞和鼓励了。
不过,让这部电视剧如此深入人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时拍摄的由侯季然执导的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影片记录了台湾独立书店的生命样貌,长120分钟,每3分钟表现一家书店,共40家。也正是这40家小书店,为我们展现出了书店的另一种可能的生存状态。虽然,独立书店正是因其的独特性而吸引读者,但这些书店的尝试的方向,以及不同于传统的经营思路,同样也是值得大陆书店借鉴和学习的。
当阅读已经不在是一件刻意而为的事情时,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开始从导师变成了朋友和伙伴。那么,做书店是不是也要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趣起来。
纪录片中的台中新手书店。店主每周都替换店里的书,而总是保持有100本不同的书在店内。用店主自己的话解释,这些书不是最畅销的,也不是最难卖的。所以,这些书也正是适合“新手”们来阅读。他非常喜欢和顾客聊天,喜欢观察每天在书店周围生活的人们。他认为书店其实是一个大家可以一起享用的空间。当他与这个城市互动起来,这个书店才可以变得那么鲜活,富有生机。
在生活趣味方面做得出色的,另一家值得一提的书店,是位于宜兰县员林乡的小间书菜。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和菜有关的书店。而这家书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可以“以书换菜”。小间书菜的两位主人江映德、彭显惠夫妻俩,原本的职业是计算机工程师与设计工作,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两人于2013年2月辞掉原本的工作,举家迁往宜兰当农夫。由于家附近没有书店,所以两人便有了开书店的计划,之后就有了这间由谷仓改造成的书店。至于“以书换菜”则是借鉴了台湾农村生活中常见的以物易物的生活习惯,所以这间小书店,同时也拉进了与当地农人的距离。在这里,只需带着二手书来,就可以交换当地生产的米或蔬菜。
在新手书店和小间书菜之外,片中所呈现的每一家书店,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无论是年轻的书店人,还是年长的前辈,都在用自己最完满的感情投入到书店和读者中。台北旅人书房的店主曾说:“开书店这件事,其实有一点像是,想要去抓住这最后一个会有书店存在的一个世代的感觉。”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选择开书店这件事,本身就是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另一种的可能。如果,可以认真地做下去,可以像最初那样充满热情的坚持,你就会变成你的书店。所谓书店的生存之道,也就变成了你人生的生存之道。所以,就像侯季然导演说过的:“拍完才知开书店是辛苦、一点也不浪漫的行业,也庆幸这些书店为连锁店满街的台湾保留了文化的多样性。”
如果你心甘情愿选择这样一个辛苦也不浪漫的书店行业,要做的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辛劳和付出变成读者,乃至整座城市明亮又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