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肖斌
导读:2015年年末,一部《太子妃升职记》火遍网络,而这部剧的导演正是作家海岩的儿子。与此同时,相似的新闻也不断传来:著名作家余华之子余海果,正在筹拍改编自余华小说的同名电影《许三观卖血记》;著名作家刘震云之女刘雨霖,执导的改编自刘震云小说的同名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已经杀青。“星二代”借父母提携进入娱乐圈并不少见,莫非“文二代”也把目光瞄准了父辈盛名,开始“啃老”?
一位观剧达人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公元2016年1月,美国最热的剧是《毒枭》《冰血暴》,英国最热的剧是《无人生还》《神探夏洛克》,日本最热的剧是《下町火箭》,韩国最热的剧是《请回答1988》,而中国最热的剧是《太子妃升职记》。
这部改编自架空穿越网文、满是雷点和槽点的网络剧,竟然超越了话题之作《芈月传》,成为当下最热。该剧导演侣皓吉吉名不见经传,截至发稿,该剧在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7亿次,他的履历也浮出水面——著名作家、编剧海岩之子,还曾主演海岩剧。
“孩子自己靠自己”
侣皓吉吉在海岩同名小说《舞者》改编的电视剧中出演男一号。
由海岩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从1987年的《便衣警察》起,已经有十余部被搬上荧幕,不乏《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样的经典之作,捧红了不少青年演员,由此还有了“海岩剧”“岩女郎”等固定称谓。
出生于1980年的侣皓吉吉曾经是一名演员,从2002年参演警匪剧《重案六组2》出道,出演过爱情剧《曼谷雨季》、魔幻剧《传奇·幻想殷商》等,2008年在由海岩同名小说《舞者》改编的电视剧中出演男一号……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红,依然是一个“N线”男演员,尽管他爹是海岩。
由于一场意外带来的整容失败,侣皓吉吉从台前转向幕后。据其本人介绍,从2011年起,他师从赵宝刚学习拍摄电视剧,在《男人帮》《北京青年》等剧中担任执行导演,在2013年《老有所依》中,已经与赵宝刚联合执导。2015年岁末开播的《太子妃升职记》让他一鸣惊人,也让海岩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太子妃升职记》导演他爸。
海岩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自己没有看过《太子妃升职记》,而当年吉吉出演《舞者》,也是导演的决定。“我是作家,他是导演,其实隔着行。我上班比较忙,很少有精力考虑这类事,对孩子的事业也没有太多帮助。孩子自己靠自己。”海岩说。
既然自己就是著名作家兼编剧,儿子如今又成了导演,是否考虑“海岩剧”以后也由侣皓吉吉来执导?对此,海岩称自己从来没想过,“要看吉吉的意愿和投资方的意见”。海岩认为,作为父亲,自己对孩子在艺术道路上的唯一帮助,大概就是“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进行些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可能对孩子在艺术感觉和审美意识上的成长有些影响”。
“文二代”干什么的都有
谢贤的儿子谢霆锋、沈殿霞的女儿郑欣宜、成龙的儿子房祖名……相比镁光灯聚焦的“星二代”,“文二代”显得较为低调。很多人并不知道,青春作家那多的父亲是《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王安忆是短篇小说作家茹志鹃的女儿,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还有苏童和女儿,郑渊洁和儿子、秦文君和女儿、蒋方舟和妈妈……两代人都是作家的情况并不罕见。
如今,“文二代”并不一定要走上文坛,借助父母的光环有各种方式。
刘震云之女刘雨霖执导改编自刘震云小说的《一句顶一万句》。
刘雨霖导演的《一句顶一万句》是其父刘震云代表作品,并由刘震云亲自担任编剧。该书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并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目前电影已经在河南杀青。父女俩都很低调,刘雨霖闭门谢客开始后期制作;刘震云则远赴国外,对此事缄口不谈。
据此前媒体探班报道,在拍摄现场,父女俩互称“刘老师”和“导演”。刘雨霖对“沾了刘震云的光”这事十分坦然,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必然。“能沾刘老师的光很荣幸,任何一个导演能让他亲自编剧的话,我认为都会有刘震云的光环在头上。”刘雨霖说。
其实刘雨霖并非“啃老”一族。她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这是世界公认最好的电影学院之一,走出过伍迪·艾伦、科恩兄弟、斯派克·李等闻名世界的导演,华人导演李安也曾在此学习。早在2014年,还是研究生三年级的她执导的电影短片《门神》,就获得奥斯卡学生单元大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瑞士日内瓦大学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常江认为,作为作家子女,他们获得做这样“项目”的机会比其他人更大一些,这是一种文化资本的代际传承的正常形式,并不能算是“啃老”。
常江说:“拍电影需要必要的专业训练和较高的文化及商业素养。无论余华的儿子还是刘震云的女儿,他们能够做这样的事情,说明他们拥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如果孩子是学化学的,他能做这样的事吗?”
80后90后读者把李锐称为“笛安的父亲”
早在2015年年初,余海果将执导《许三观卖血记》电影版的消息,就由余华本人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透露给媒体。“造势”挺成功,只是一年过去了,电影依然没有消息。
常江说:“相对于其他没有‘名人爹’的年轻导演来说,能够从一开始就被更多人关注,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先要用作品说话的。作家的孩子若要让别人记住他的名字,前提是他能够把这部电影导出一流的水准来。没有受众和市场会仅仅因为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子女就长期喜爱青睐他。”
笛安
80后作家笛安,父亲是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和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著名作家李锐,母亲是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长蒋韵。笛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是“念书念到博士,然后当大学老师”,当作家并不是第一选项。李锐甚至曾断言,女儿肯定干不了写作这行,“没天分、没才华”。
笛安说:“父母对我的‘提携’,大概就是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我可以随意读。但我并不按着父母的规划往前走。我在文学上的行动,最初父母并不知道。”2003年,20岁的笛安的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以头条发表于文学期刊《收获》。投稿时,没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李锐夫妇看到这篇小说后,惊讶地问女儿:“这真是你写的?”
现在,这一家子作家,女儿笛安的书卖得最好。她的作品还曾入围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在青春和经典的文学圈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笛安笑着说,现在父亲去一些大学开讲座,很多80后、90后的学生是冲着“笛安的父亲”的名号去听的。
常江说:“认为‘二代’就一定不学无术、一味依赖父母,其实折射出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态。无论‘文二代’还是‘星二代’,都要服膺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法则。”
(责编: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