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把这个刻在我的墓碑上啊。记住,拜托了哟。”
“我在旧军队服役十二年零八个月,其中有十年作为驻中国陆军下级干部(原宪兵准尉) 辗转服役于天津,北京,山西省的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译者注)、运城(今山西省运城市—译者注),旧满洲的东宁(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译者注) 等地宪兵队。我参加了侵略战争,为对中国人民做出过的种种行为感到无比悔恨,在此深深道歉。”
《宪兵父亲的遗言》封面
作者仓桥绫子女士在全书开篇便为读者呈现出其父亲遗言和墓碑文字的全部内容。
作者冲破家族矛盾和分歧,依照其父亲的遗言,把上述这段文字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将一位曾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日本宪兵对中国人民的忏悔昭告于后人。
《宪兵父亲的遗言》的作者通过日本战败后第一代的独特视角,以其父亲临终前的遗言为线索,对7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加害在中国人民身上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刻的忏悔和深入的反思,对身为日本宪兵的父亲以及执行天皇命令上战场的那代日本军人自身应对战争负有的责任进行检讨,对战争带给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家庭、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一部参与过侵略战争的日军老兵的谢罪书,也是一部反映日本战败后这几十年来父女两代人心路历程的良知书,更是一部于心灵深处,透视人性,拷问灵魂的救赎书。
作者通过完成其父亲遗言中交代的后事,对曾经作为日本宪兵的父亲、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对友人的家庭、对日本社会都做了非常诚恳地剖析,对隐瞒战争真相的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进行抨击。为了探究父亲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作者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多次来到中国,替父亲的行为向中国人民道歉谢罪。尽管最后也没能了解到父亲究竟犯下了哪些具体的罪行,但在作者不断深究的过程中,她渐渐从父亲战友口中、从日本退伍老兵口中、从战争受害者的口中,了解到那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泯灭。在这过程中,作者以“女儿“的身份来揭露”父亲“的罪行,背负了极大的心理重负,通过心理治疗和反思,作者了解到战争不仅带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给日本战后那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在家庭生活层面、心灵层面、社会层面都带来了困扰、矛盾和无法释怀的心理阴影。
作为当年对中国的侵略者和加害方,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不愿真诚悔罪的顽固态度和做法始终是笼罩在中国和亚洲人民心头的一层阴霾。因而,作者积极呼吁日本战后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应该积极反思,负担起应该担当的责任。正如作者写这本书的心愿就是“把家族和自身的阴暗面暴露在人前,是为了不再让世上有这样的家庭,能让自己身后的年轻人有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读这样的一部作品,是一种对人性、对良知、对灵魂的挣扎与洗礼。在那场血雨腥风的侵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华河山,中国人民因此蒙受了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翻看着一幕幕、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杀戮中国无辜百姓的血腥场面,你会颤栗于人性的恶深如黑洞,在感到浑身发冷、恶心、震怒,甚至泪流满面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战争?如何避免战争?如何捍卫和平?这也是本书所带给读者的思考。(文/王佳蕾)
(责编:h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