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陈嘉映被认为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的年末,陈嘉映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魅力人物”。日前,华夏出版社又推出了陈嘉映的三本文集:《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旅行人信札》。

  1月8日下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主会场,华夏出版社举办了“陈嘉映作品分享会”,邀请陈嘉映与青年学者周濂以对谈的形式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与写作。

  《从感觉开始》和《无法还原的象》是陈嘉映的两部学术随笔集,《无法还原的象》以学术论文为主体,兼有回忆文章及访谈;《从感觉开始》中收录的文章可分三类,一类是基本的概念分析文章,一类是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考,一类是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陈嘉映的学术随笔逻辑缜密、语言考究、深入浅出、意味隽永。从他的《从感觉开始》和《无法还原的象》两部文集中,我们可窥一斑:

  “哲学,以及从哲学发展出来的科学,本来是为了寻求真理,从看似来到真正是,来到事物的真相。但最后我们自以为获得真理的时候,无论我们信仰上帝的善意还是信仰进化论,都会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最开始的时候不沿着真理的路线前进,而要钻进一片到处都是迷途的丛林?”(《无法还原的象》)
“世界图画是画在哪里的?它不是画在神经突触之间,也不是画在大脑皮层上,它就画在心灵上,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定义心灵的:心灵就是成象的所在,象在哪里,心灵就在哪里。”(《无法还原的象》)
“真知是一片单纯的境界,但这里只有入迷者的单纯。别说:我不怕迷失。不怕者还谈不上迷失。不过,我们果断地起步吧……同时小心翼翼。”

  “我们还是愿意追随巨人走出来的道路,即使这条路哪里稍有偏差。巨人的眼界高而广,只要我们不限于亦步亦趋,那么在巨人所领的方向上,我们多半会发现奇美的景观。”(《从感觉开始》)

  陈嘉映的文字严谨而易读,是后学者的一个榜样。有人说,读陈嘉映的文章,“一、你会诧异,哲学文章竟然可以这么写!二、你会觉得,平时感觉抽象的哲学概念一下子变得简单和清晰了!”

  《旅行人信札》则是他游历时写给亲友的信。1981年春天,时年29岁的陈嘉映趁博士毕业前两个月的间隙,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间他写给亲友的信后来结集为《旅行人信札》。其中不但摹景状物,开出疏朗境界,又杂有作者于自然、人生的感悟,与草木山水相映成趣。不同于他学术文章的严谨,这些信札笔调清新明快,既描写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联想。《旅行人信札》不是简单的旅行笔记,有哲思,有文化内涵,文字亦庄亦谐,非常值得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且有文化情结的后学们借鉴……

  “我总相信,写字和为人一样,不可制定出一种标准的风格。有人重错综玄深,有人喜巧思奇构,有人取款款交心的方式。至于我自己,则力求远避烂漫芜杂,做到质直准确干净。”

  这是陈嘉映《旅行人信札》中的一段话。也的确如他所言,无论是哲学语言还是文学语言,他的叙述总是准确而干净的。

  此次华夏社出版的“陈嘉映作品”三种并不是陈嘉映的新作,但是他这些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文集,这三本书在学界一直颇有影响。这次以全新的设计重新出版,在文章顺序及文字上做了不多的修订。

(责编:h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