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谈旧录》 梁漱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忆往谈旧录》 梁漱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我不意,袁即从我身右侧走过,其身量似若短于我者,而宽阔于我,头发斑白,既不蓄须,亦不修面,着军人旧服装,殊欠整洁,显然蔑视此一重大典礼。”这一幕发生在1912年3月10日,即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之日。袁对此一职位的不屑,或反过来说,袁的政治抱负与野心,通过“蔑视此一重大典礼”的细节表露无遗。记录这些细节的,是在现场采访的同盟会机关报《民国报》记者、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梁漱溟。

  百年后,梁漱溟对民国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细节性回顾,通过世纪文景出版的《忆往谈旧录》一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讲述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之前的阅历,下编讲述作者在抗战时期及胜利后的见闻。

  历史学家杨天石、秦晖、雷颐,作家岳南、余世存等人对此书极力推荐,他们对梁漱溟其人其书做了高度评价。秦晖甚至赋诗一首:“既非马克思,又非秦始皇。民国第一大儒,桂林君子梁。有益的思想者,无害的乌托邦。孔孟为其信仰,宪政是其主张。致力第三道路,乡建实非所长,政坛成败如浮云,身后道德文章。”

  梁漱溟原籍广西桂林,蒙古族,为元室梁王之后,一代奇才,1911年中学毕业,次年入同盟会,成为《民国报》记者,五年后竟以中学学历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入北大哲学系任教,时年24岁。

  梁漱溟在北大任教7年,这段经历使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一批对中国新文化建设有深刻影响的大学者有了交集。他对梁启超的追忆,让人对这位人品天下无双、学问震古烁今的大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他对李大钊遇害一节的回忆,则让人不胜唏嘘、不忍卒读。他对这些学者的追忆文字,正如《南渡北归》作者岳南的推荐语所说,“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政、学界生态,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的中国”。

  梁漱溟早年研究佛学,因亲见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又不得不涉猎政治:1922年29岁时即与李大钊一起致力于倡导裁兵,同年又与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陶行知等人讨论《我们的政治主张》;1924年离开北大后,他长期致力于乡村自治的实践,希望能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的新路径;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探讨抗日战略,又参与组建民盟;抗战胜利后,作为民盟秘书长,他参加了国共和谈,努力协调双方分歧。

  可以说,民国时期的大事件,上自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中接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下迄国共和谈,梁漱溟都有份参与,他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对后人了解民国历史、了解中国现状都极有裨益。也正因为如此,《忆往谈旧录》的推荐人之一、作家余世存说,“这位‘中国的甘地’跟甘地先生一样立下功德、立下言思”。

  作为一位交游广阔、既有见识、又有实践精神的学者型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有过多次机会与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忆往谈旧录》一书中有专节记录他对这两位领袖的印象,例如,同样是与他进行交流时,“蒋介石手里老拿一个本子,我说到一个人的名字、一件事,他都赶快记下来,表现出很勤奋、很谦虚、不耻下问的样子,好像很愿意知道一些下情,了解我的意见。其实,这时另有一个穿军装的,是副官和秘书,坐的离我们稍远一些,在那儿作记录……”,毛泽东则“喜用笔随手记录。秃笔粗墨,在大纸上横行写来如飞。我一边谈,他一边写。我谈完,他便手指所记要点,一条一条答复。条理清楚,句句到题。……谈话时,他为你斟茶,而自酌酒。酒是白酒,亦用不着菜肴。烟亦恒不离手……”。无论是对毛泽东、蒋介石的研究者而言,还是对民国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这些生动而有趣的细节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汉学家艾恺如此评价梁漱溟说:“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确实,《忆往谈旧录》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除了因为这是的亲历实录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梁漱溟“表里如一的人格”。

  《忆往谈旧录》是世纪文景“勉仁斋”丛书中的一本。该套丛书中的《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已陆续出版,今年晚些时候将出版《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勉仁斋”是梁漱溟先生书斋的名称。

  《忆往谈旧录》内容简介

  讲述可信:傲骨天生、一代真儒梁漱溟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

  史料珍贵: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蔡元培、李大钊、胡适,五四、军阀混战、抗日、国共和谈……,民国大人物、大事件,一网打尽

  现实溯源:要理解现实中国,必须了解民国历史

  细节生动:因为亲历,所以生动;因为有心,所以见微知著

  杨天石、秦晖、雷颐、岳南、余世存竭诚推荐

  辛亥革命后,为何会有军阀混战?

  抗战胜利后,为何不能和平建国?

  一代真儒亲历,用可信的细节,再度审视民国。

  回顾一个民族的挣扎与奋斗;品味一个时代的壮阔与叹息。

  《忆往谈旧录》为20世纪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经历,例如,作为记者,他亲眼见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作为学者,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都有交集;作为社会改造运动者,他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与阎锡山、李济深、韩复榘等人建立了情谊;作为爱国人士,他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请教并探讨抗日时局;作为民盟秘书长,他亲自参与了国共和谈,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近距离的互动……,由于是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且涉及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初版以来,深受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相关评论

  既非马克思,又非秦始皇。民国第一大儒,桂林君子梁。有益的思想者,无害的乌托邦。孔孟为其信仰,宪政是其主张。致力第三道路,乡建实非所长,政坛成败如浮云,身后道德文章。——秦晖(历史学家,著有《走出帝制》等)

  梁漱溟先生经历丰富,他对人与事的回忆,自然见识非凡,值得认真拜读。——雷颐(历史学家,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梁漱溟先生的《忆往谈旧录》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政、学界生态,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的中国。——岳南(作家,著有《南渡北归》等)

  梁漱溟先生一生为社会奔走,并为社会信赖,这位“中国的甘地”跟甘地先生一样立下功德、立下言思。他有刚硬而原创的力量,但文字又让人安静。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而亲。读他的回忆文字更让人体会到这种君子人格。——余世存(作家,著有《非常道》等)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