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探讨《甜心小米》童书板块发展迅速

  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儿童文学界的名家们在京就入围2013年、2014年国际林格伦纪念奖的中国作家——殷健灵首部幼童成长小说《甜心小米》系列展开探讨。讨论涉及写作本身,涉及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关系,也因为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在探讨儿童文学创作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金波,都谈到了儿童成长的“秘密”。

  正是日常片段构成人的成长史

  该系列的故事是这样展开的,在《甜心小米》第一辑里,小米从一个刚出生的宝宝,成长为一年级小学生。小米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有爱她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美丽和蔼的木子老师以及好朋友米妞妞、张嘉伦和王素琴们。可是,在一年级的暑假,小米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外公病倒了,妈妈又要被调到贵州山区工作半年,妈妈想带小米一起去,可家人都不同意,妈妈也拿不准主意了。这时,小米开口了:“我能自己做主吗?”

  “我能自己做主吗?”就是从这里开始,小米开始自己做决定、作选择。半年的山区生活,虽然有很多困难、辛苦,但小米坚持了下来,小米的故事也在一个不一样的环境里展开来。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道:“殷健灵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她的长处不在故事的编制,但是故事还是要编制的。小米没有有头有尾的大故事,她写的是一个又一个片段,这些片段有一些是有连接关系的,但大多是独立的,没有瓜葛,也没有因果关系,是并列的片段。从实际存在的情况出发,人的日常生活本来就没有有头有尾的可以贯通五年十年起伏的大故事,而正是一则又一则小小的故事。说故事也行,但更准确说是一个一个的片段,这些片段勾勒成一个人的成长史、发育史,像小米这样的女娃就更难遭遇大故事,作者绝对以生活的本来结构作为这个书的结构,不是小说家的艺术结构来作为这些书的结构,而生活提供的正是片段。这些片段看上去是并列的,甚至从分量来看许多片段分量是相等的,没有轻重的区别,但对小米而言每一片段的累加都会在重量上发生变化,如同在砖厂挑砖,一块一块砖加上去担子越来越沉。有分量的片段在影响和教育着小米,她不断地被片段启发,而这个女娃越来越丰满、完整和生机勃勃,越来越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被感动了自然就会活学活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道:“现在有些评论家老抓住中国儿童文学的以前的情况,什么时候都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太说教了,不是的。今天我们早把那些东西去掉了,我们作家们早就意识到儿童文学是有教育性的,但是它最重要的还是审美。读殷健灵的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希望广大的读者,教师也好、家长也好,读这个书的时候不要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比如读完这本书怎么教育我的孩子?他不爱劳动,读完书怎么告诉他爱劳动呢?儿童文学不是这样读的,而是要动感情的,你感情被感动了就会知道哪些地方你活学活用。真的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提炼出来,比如说讲到死亡的问题,她至少三处谈到死亡。第一次是小鸡小黄的死亡,康康的死亡,最后还有奶奶的死亡。你们看看三处她写死亡是怎么写的?现在的教育说不能跟孩子谈死亡,这是禁区。儿童文学实际上我们已经突破了禁区,如果说30年前儿童文学还有很多禁区,今天我们都突破了,只是艺术表达上我们需要积累经验,这个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努力的。”

  延伸阅读

  创作不要

  自己束缚自己

  近年来,出版领域童书板块发展迅速,有时候谈及童书时,也自然会对比国外引进的童书和我国作家原创的童书。殷健灵说道:“我也看很多引进的儿童文学,我发现它们有很多作品,他们从他们的视野和想像力方面比中国原创的作家要强一些。但是我可以这样说,中国现实题材的作品,我觉得应该是世界一流的。”

  金波对此表示:“我小时候读的书跟40年前我读的书,跟今天我读的儿童文学的书,是绝对有很大的提升,这是从我阅读的体验,我觉得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我们跟国外比的确有一点差距,这个差距是什么?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作家受到的束缚太多,我们自己的观点东西太多,束缚自己。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要自信,一定要自信。因为自信才能够把你心里的积极想说的话写出来。”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

【相关阅读】

(责编:王斯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