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 《科学新闻》杂志社(作者) 韦永芬(译者) 淡晓红(译者) 王晋(译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  《人类与社会》 《科学新闻》杂志社 韦永芬 淡晓红 王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

人类与社会:文化常识的科学普及

——评《科学新探索:人类与社会》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周云水

  近期,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社(Science News)编著的《科学新探索》系列译丛,其中《人类与社会》将人类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科普读物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一般常识,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既可作为人文学科领域内专业人士的参考书,也可充当普通民众随时翻阅的通俗读物。

  这本译著涉及与人类有关的化石、进化、历史、艺术、心理、儿童、语言、教育、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在人类学的四大分支学科(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对话点。如果用人类学的专业眼光来看,科学新闻将前沿专业领域的研究以通俗语言向公众提供最新的成果报道,无疑是在给大众进行文化常识的普及。自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社会了,也就有了人类的常识。人类社会由族群“小社会”开始进化与发展,逐渐形成部落、民族、小国家、大国家,直至当今已经开始的“全球化”。人们总是在不脱离经验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科学知识,在不脱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

  科学与常识总是如影随形。对苹果落地的探寻发现了万有引力;由烧开水时水蒸汽将壶盖子顶起来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袁隆平团队由野生水稻的发现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这些故事有的只是传说,但都反映了经验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可以赞誉这些科技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也可以赞叹它们是多么的鬼斧神工与匪夷所思,但归根结底,它们仍然来源于常识。脱离了常识一事无成,永动机、水变油、亩产几万斤的粮食大卫星的失败正是因为脱离了经验。社会进步了,科学随之发展了;而科学发展了,社会也就进步了。每当二者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有一批科学知识及原理下放为社会常识。当社会常识更高更厚,社会就在新基础上更快地更好地向前发展了。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大凡由人类自身引起的大灾难,无一不是由常识缺失引起的。但将社会从弯路、邪路上拽回到正道上的主要力量是常识。当人类社会处于弯路或邪路时,常识的力量一时势弱,但依然存在。暴力“反常识”的属性注定了它必然过度表现与充分表演,过度表现与充分表演必然带来灾难,灾难又必然促使了常识的苏醒、回归、生长与强大。此消彼长,当常识重新占据优势时,暴力走向反面,谬识则被抛弃,人类社会就回归正途。常识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什么比“常识”更重要的基础。常识是学科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持续存在与不断发展,并且一定是向更美好方向发展的基础。常识接近真理,但不等同于真理。常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常识又是万万不能的。

  将看似深奥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释,恰恰就是人类学的学科本质和研究目的。因此,这本《人类与社会》实际上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文化常识的科学普及,让普罗大众能够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过程,正是科学知识逐步转化为人类常识的必经之路!

《人类与社会》 《科学新闻》杂志社 韦永芬 淡晓红 王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人类与社会》 《科学新闻》杂志社 韦永芬 淡晓红 王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

  内容简介

  《人类与社会(全彩)》内容简介:电子工业出版社与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倾力合作,将陆续推出《科学新探索》系列丛书,而《人类与社会》正是这套丛书的先锋之作。本书不仅介绍了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行为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还着力介绍了这些领域近几年的发展,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人类与社会》一书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科学新闻》杂志是美国专业、全面、及时的科学新闻来源之一。

  作者简介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由非营利机构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出版,出版地为华盛顿特区。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为双周刊,同时开通了每日更新的新闻网站(www.ScienceNews.org)。

  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拥有超过9.3万的付费订阅者,网站年独立访问量高达1200万。此外,《科学新闻》杂志在社交媒体上也十分活跃,拥有220万脸谱网粉丝和150万推特粉丝。

  《科学新闻》杂志已有94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值得信赖的科学信息。1922年,报纸出版人爱德华·W·斯克里普斯(Edward W. Scripps)创办了《科学新闻》杂志,最初名为Science News-letter,这是美国第一份旨在为公众提供客观严谨的科学新闻的出版物。如今,《科学新闻》杂志的使命依然没有改变,始终以“传播育人”为己任,继续将各个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传递给公众。

  《科学新闻》杂志由顶尖的团队撰写、编辑和设计,面向科学爱好者、希望更深了解前沿科学成果的学者,以及时刻关注其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

  编辑推荐

  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剖析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与所处世界的联系。你有想过裤子最初的作用吗?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属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位骑士,穿裤子的目的可能是在骑马旅行和打仗时保护腿部。某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出嘶嘶声或吼叫声?其实,这些声音自古以来就是危险的信号。儿童的意志力和分享意愿是否可以从进化上做出解释?从人类历史上看,坏心情是否更有益?因为悲观会让人们注重细节,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今的社会结构与古代的贸易要道有何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应对贫穷、疾病、政治动荡等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无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答案。

(责编:王斯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