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先燕云、张赋宇 湖南文艺出版社《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先燕云、张赋宇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直很遗憾没有静下心来看过两部电影——《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它们是美国导演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姊妹篇,精巧的从日本和美国两个对立角度来看待太平洋战争。这是那时我人生印象中前所未有的一种题材,也强化了“一分为二”这个原来用得滥熟的词语在我脑海里的存在,让我试着去客观地看待这本书——《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书的作者先燕云名气不大,但却特殊,她是褚时健的义女,而且是褚老落难前夕认的义女,和他有患难之真情。这样一个人来写这样一个争议人物,套用商业领域的概念就是“关联关系影响成交价格”,可想见,几乎不可能做到中正持平,当然,也许这个中正持平只是我们这些好奇读者的念想。褚老的落难书里面有讲,但实际涉及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书的重点在介绍他的2400亩“雷响地”,十年内丰收结果的35万株冰糖橙,以及那片山林所创造的近亿元资产和几千万的年利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样的影像:一个原国企老总以戴罪之身,于古稀之年上山创业种橙,经过近十年磨砺,在小小的平台上,创造了一如当初的商业辉煌,那个“亚洲烟王”虽不再是那个烟王,却成为了新的“橙王”。

  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式化,褚老的神话离不开当代商业精英的渲染。首当其冲者就是王石,这位地产界活着的传奇将褚老视作精神导师,对老先生有近乎宗教般的崇拜和敬仰,自然也有对褚老事业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的微博一次次地记录着他远赴大西南拜访褚老的图文,他在公开的商业论坛和接受媒体采访期间总会提到褚老的人和事,这种行为对褚老的事业是极大的促进;在他的引领下,社会上一大群希望向褚老取经发家致富的人们,近乎疯狂的向那片橙子地奔涌,俨然造就了果园一景,褚老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不过他吸引的不是铁石铁砂,而且社会的关注和财富。

  有趣的是,老人种橙成功以后,柳传志也种起了桃,名曰“柳桃”;潘石屹也代言起了苹果,名曰“潘苹果”;商业大佬们似乎都受到老先生奋斗精神之感染,灵感大开,试着开始将信仰和情怀注入这些果子里,做起了绿色无污染的新生意。

  一个老企业家受到如此的推崇,就连他自己可能都始料未及。在很多人眼里,他也并非一尊成功的商业佛像,他的身上流淌着不服输的竞争血液,也饱含那一辈国企老总的商业原罪。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他退休的前几年,很多朋友通过“倒烟”赚了钱,也就给他送一些,那一辈国企老总退休前“东窗事发”数不胜数,几乎成为一种无奈的“59岁现象”,褚老未能幸免。值得玩味的是,褚老的成功诚然离不开他干实事的性格和吃苦努力,但一个74岁保外就医的老者一出手就承包2500亩荒山,耗资逾2000万人民币,这不得不说是商界的一件新鲜事,原来这笔钱大部分都是他那些原来的下属,也就是现在在云南烟草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佬们支持的。唐骏有本书名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很想借用这个标题来形容褚老的成就,但最好要换成“我的成功难以复制”。

  有头脑又有耐力的人,人生会很精彩,会很复杂,会跌倒也会爬起,会落寞也会飞扬,像音乐的碟片,有正面也有反面,但又并不如此二元化——褚老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确是一个“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企业家中的企业家”。他曾锒铛入狱,他又胜利归来,他的人生如果要拍成电影的话,也许可以两面来拍,像《父辈的旗帜》与《硫磺岛的来信》一般。我想是改革开放的前后,在这两个特殊的时间区间里,不同的社会意识和商业环境造就出一个迷人的“场”,将褚先生人生几十年打散开来让人们惊叹或哀叹,直至他影像模糊氤氲在天际里。(启明)

【相关阅读】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