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友直贺友直

  2016年3月17日20:30,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昨日,新京报致电贺友直女儿时获悉,贺老生前还在忙于两个项目的捐赠以及展览。作为浙江美术馆“流动美术馆”项目的一站,“走街串巷忆旧事——贺友直艺术展”原定3月30日在位于北仑的贺友直艺术馆亮相;而另一个将于2016年5月于宁波美术馆呈现的“‘画说宁波’——贺友直风俗画作品展”也被列入贺老计划之内。他曾表示希望可以亲临现场,却不料昨日传来悲报。谈及后续的纪念活动,贺友直女儿称事发突然,具体安排尚未确认,目前已知的是本月23日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贺友直专场,展开悼念。

  “我画连环画,起始只是为了吃饭。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

  【童年】

  最怕算数,最爱画端午虎

  “五岁时,妈妈去世了,依稀记得,出殡时我捧着一个红漆木盘,大人告诉我,木盘里竖的木牌是我的妈妈,我很不理解。只觉得这支(送葬)队伍有趣。爸爸把我托给在宁波乡下的姑妈。姑妈待我似亲出。我最怕的是上算术课,每次交作业难得有不挨板子的。但是我也有拿手的,每到端午节,我画的端午老虎颇受婆婶们夸奖。”

  如上述图文记录,贺友直因母亲早年过世,父亲无法独立抚养,便将小小的他托付于亲戚。虽然姑妈待他不错,但家境的贫困,不幸失学的贺友直开始了做学徒、当小工的日子。而彼时的生活体验与对身边人群的观察,成为其日后通过画笔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1949年,依据赵树理《福贵》所创作的连环画是贺友直艺术人生的起点。作为入行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不仅帮他赢得不错的收入,更使得他崭露头角,由此走上了这一条与连环画绑定的创作道路。

《山乡巨变》为贺友直奠定业内地位《山乡巨变》为贺友直奠定业内地位

  【定型】

  个人最爱《朝阳沟》

  “我自己喜欢《朝阳沟》,是因为画的时候,我才真正懂了画连环画的要义。《山乡巨变》是成名作,大家对它的印象很深。我举个例子,在全国九届美展的时候我得了一个银奖,华君武为我打抱不平,说我的《小二黑结婚》应该得金奖。但人家说,《小二黑结婚》和《山乡巨变》比,还是差了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贺友直考上了新美术出版社,曾经对贺友直影响颇深——“北刘南顾”的顾炳鑫,即是彼时的创作组长,而另一位新中国连环画的奠基人之一“刘继卣”也是贺友直的启蒙。从打底线描风格的《新结识的伙伴》到以年画形式呈现的《小二黑结婚》,再到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作品的《山乡巨变》以及《李双双》,都是贺友直的代表作。1963年,长达396幅的《山乡巨变》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荣获一等奖。而对于其本人来说,1977年创作的《朝阳沟》是其个人最得意的作品。关于连环画创作的四“小”理论(小道具、小动物、小动作、小孩儿)正是贺友直这段时期总结出的心得。

  【荣耀】

  婉拒商邀,美院任教

  年在中央美院42号教室开讲座,是我第一次进高等学府讲课。我说老汉资格很老,1937届的。下面坐的一排人眼睛就瞪起来,1937届,是巴黎的?还是延安的?我说,1937届的小学毕业。下面哄堂大笑。很多来采访我的人说我是连环画的‘泰斗’,我查辞海,泰是泰山,斗是北斗——我有那么高吗?我就是个画家。而且不敢说是专家,只是画连环画的内行。”

  “文革”后,北京荣宝斋以及上海朵云轩曾分别找到贺友直,期待他可以创作一些人物画,然而自称“李白的诗都背不出”的他,婉拒了“画大画”的邀请。1981年他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教授,于连环画系任教,此时,已进入创作巅峰的他不仅有以中国写意画形式创作的《白光》,还有通过写意彩墨方式呈现的《小二黑结婚》。改编自浙江昆曲曲目的《十五贯》是其为数不多的古代题材作品。贺友直在分享《十五贯》创作细节时曾有过如下描述:“出场的第一个人物尤葫芦,是个肉铺老板。肉铺开不下去了,但是跟我一样,酒还是要喝的。这个人物怎么出场?连环画人物的出场,是要设计的,跟京剧人物一样,一个亮相。开肉铺一般块头都很大,我就让他袒胸,露出肚皮,肚子搁在案上;肉铺开不下去怎么表现?肉卖不出去,有点臭了,苍蝇叮在上面——这样来形容他的处境。”这位以“画匠”自称的大师,巧妙地点出了创作思路,“做戏”高手的美誉也有了清楚的解释。

  此图取自《贺友直自说自话》,贺老将自己的生平及生活见闻感悟用连环画呈现,这是他描绘的自己出生后,身为职员的父亲与还健在的母亲一家三口共处一室的画面。

  【反思】

  攒足生活,才会纸上“做戏”

  “小连环画,你真要把它画好,是要费点心思的,并不是随心所欲。这不是个技术问题,是表演。在纸上做戏,怎么做?先要积累大量的生活资料以及常识,通俗点就是脑壳里面有个仓库,根据需要拿出来一组合,就画龙点睛了。”

  进入晚年,与早年的命题式作画不同,贺友直创作向个人倾斜,他选择用画笔记录自己,无论是出生到加入出版社的《贺友直自说自画》,还是将其工作经历串联,在2009年获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的《生活记趣》,他不仅把自己收进连环画之中,更以老上海风情画为题材创作了诸如《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新碶老街风情录》等作品。每一线条,每一停顿,都折射着贺友直幽默、丰富、通达的一生。

采写/新京报记者 古珺姝

李健亚友情提供本次采访名单

(责编: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