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学先生》 李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10月版《政学先生》 李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10月版

  写民国的作者这几年不少,让民国范儿感念者闻风兴起的是,不少民国人物在学术丰功之外,还有通政学于一途的伟绩,执掌行政,把控教育,筹谋金融,策划外交,大有派头。这样的背景下,李村的《政学先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10月版)和《世风士像》(三联书店,2013年7月版),耐心地沉潜到历史细节里,关注人物心理和行事的委曲,体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无奈,以简净之笔,揭橥民国学人从政之惑,戳破了许多浪漫堆积的幻觉。

  李村的作品可谓少有的作者和对象无缝对接、圆融一体的民国研究著作。著名学者张鸣觉得李村的“文字有民国范儿”。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说李村的作品“以随笔体写民国学人从政,实非随笔而成,所言均人所不知,或人所少知,广稽博采,娓娓道来,言必求其据,事必求其真,因而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作历史读,亦可作掌故读”。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家孙郁更是称赞李村“平淡之笔墨,中正之眼光,坦诚之态度,幽深之情怀,不动声色中见史家之气象”。

  2015年12月5日下午,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雷颐先生与李村先生齐聚三联韬奋书店,对谈“民国政局与学人从政”,围绕李村的近作,梳理被忽略的历史细节,评述民国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政学名人。

  李村这两部作品的重点,是民国学人从政后的经历,涉及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王云五、叶公超、王世杰等大名鼎鼎的人物。按书中所言,学人从政之后,大部分显得力小任重,偾事多而成事少,并无臆想中的折冲樽俎,制胜两楹。以《傅斯年书生误国》为例,傅斯年集数年之功,扳倒孔祥熙、宋子文,傅本人也得到士林的交口称赞。且不说傅斯年文章所据多为道听途说,更严重的后果是,孔、宋下台后,“政学系”全面把控国家大权,地质学家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翁文灏自己对金融、财政一窍不通,却又任命只有经营商务印书馆资历的王云五担纲财政部长。王云五上任后,又操之过急,不听取老成人的意见,匆匆推出“金圆券”,并在成败未定之时远访美国。傅斯年在金圆券执行后,写信盛赞王云五:“此事关系国家之生存,非公之无既得利益者不足为此,卓见毅力,何胜景佩。”结果呢?等到王云五回国,新政已完全失控,相当于“政府在四十天内,用‘以纸易金’的手段,从人民手里榨取了三亿美元以上”,国民党政府残存的一点元气,也摧毁殆尽。

  但李村并非鄙薄前贤,他的作品也绝非揭短曝丑之作。作者对民国及前代人物,自有心仪之处,只是去取另有标准,也不限于学人。早在2010年出版的《前人后事》里,李村就曾写到,李鸿章经常对人说:“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曾国藩之后,偶尔还有人“气度谈话,虽只片刻,已令人五体投地”。这个群体的动人一面,却自民国以来陆续消失,于今尤烈。作者对此,感慨遥深。《政学先生》与《世风士像》的写作意图,也不是要“反对书生从政,认为书生治国一无是处”,相反,如今“政学两界过于隔阂,不仅使知识分子被彻底边缘化,失去了进入社会的条件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也严重降低了公共政治的水平……只是要如何恢复这种功能,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此识见,作者不但在写到学人从政后的种种不堪时有意节制自己的笔墨,还能知人论世,耐心地沉潜到历史细节里,关注人物心理和行事的委曲,体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无奈,即使再斩截的批评,也含着“同情之理解”,并不一味逞才使气。比如关于胡适的认识,作者就觉得自己对他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会有先后矛盾的地方”。其实,年龄渐长,从政经验渐丰,胡适何尝不是在慢慢变化呢。陶希圣曾评价胡适:“在任何一个场合,一举一动,都能恰好适应这个场合,无论是说话,或是谈话,总有不失自己立场而又适应这个场合的一番意义。”这些经过锤炼的言行,与胡适年轻时面对时事的放言高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对社会理解渐深,胡适后半生的处事为人,不再像人们一贯以为的那样单纯、肤浅,而是复杂深邃,几乎让他成为“现代史上最复杂的人物”。

《世风士像》 李村 三联书店,2013年7月版《世风士像》 李村 三联书店,2013年7月版

  图书简介

  《世风士像——民国学人从政记》

  中国传统政治可以称作“文人政治”,现代史上,许多人在政学两界出入频繁,到底是学者还是政客,面目不清。这部随笔集从胡适之谈起,评述民国时期的政学名人,虽内容分散,涉及人物众多,但有一个相互联系的主题,即探讨现代史上的政学关系。书中谈及的诸多往事一度尘封,作者广征博引,以缜密的判断和功力深厚的笔触,抽丝剥茧,层层梳理被忽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见。

  《政学先生》

  《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政学”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谈“政先生”,有些谈“学先生”,更多是谈“政学先生”,在丰富、细致的史料支撑的基础之上,强调知识人在社会流变中的独立性,书中也不乏对试图参与政治的知识人两难困境的分析、讽喻、批评和一定的同情理解。其中谈胡适的文章依然不少,但主要聚焦于他离开大陆后的经历,也是作者对胡适问题的总结。

  作者简介

  李村 本名辛晓征,文学评论家。1982年起,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万字,著有《光荣与颓唐》、《国民性的缔造者——鲁迅》、《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第二卷)、《前人后事》、《世风士像——民国学人从政记》、《政学先生》。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