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国治,作家。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等。
1960年代的电影海报
那个年代的电影和西洋歌
是电影极度受人渴求的年代。人在影院中雀跃、忘我、编织自己梦想。是《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令全民哭湿手帕,并反复去看。恋爱之剧情固然扣人,最大的力道或在于黄梅调这一甚富旋律性之音乐将不论外省本省、南方北方各地乡民尽皆击溃;乃它没有梆子、皮黄、秦腔、乱弹等调之地方性或高古性所具的隔阂。
这半南不北、又南又北的黄梅调,便将人朦胧的寄其故国之思。它像是“中国”的隐隐概念,恰可在这小岛各地南南北北齐聚之人心中产生汹涌震动。倘在大陆这片大地上便不可能。
是西洋热门歌曲“Say Yes My Boy”莫名其妙的风靡全台。所有的十来岁小孩全觉得它好听。而唱者你今日要在摇滚史料上找寻其生平,完全找不到。她叫Amy Jackson,名不见经传,似是一个美亚混血儿。她在唱片上的主歌原是“Crying in the Chapel”这首连猫王也常唱的名曲,却不料另一首“Say Yes My boy”竟让全亚洲街巷争颂。何也?当是它词意简单,曲调明短,令非英语国家的人可像童谣般地朗唱。
困窘年代,孩子专注于球场
60年代的孩子,没有风姿动人的娱乐式运动,如今日的溜滑板、滑翔翼或mountain bike(或外国的冲浪、滑雪、赛车);只有发散精力、稍以讲求技巧为快乐并带些输赢竞争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至于极富动人风姿却少挥汗费力的撞球,则几乎先天上被视为邪恶、不规矩。
乃因当时贫穷,人极习于竞争,太多的游戏及运动皆不自禁地涉及输赢之赌。小孩子打圆牌、弹珠,投篮绣满堂红赌冰水,终至打弹子必涉打网子。
困窘年代游戏及运动的材料少,致使人专注于球场上的时间长,这也是幼年时缺少玩具文化而致少年后如此。百无聊赖,手插口袋,三朋四伴,狐群狗党,终弄成混“太保”,寻事惹非。其实有太多人只是boys just want to have fun,寻开心而已。
太保现象,一般言,常是战后症候群。意大利、美国亦如此。战后愤恨斗狠犹未消的父亲,生养下的孩子,桀骜不驯者本多,而父亲失神落魄,常也没心思细加调教,只能在怒时强加鞭打;大人愈打,孩子愈倔,剑拔弩张,便跑出家门,做了太保。
交际花成为一种特有阶层
五六十年代的交际花(或近于意大利的“阿姨”)。她们在大江南北的重重迁徙之后,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寄身在一个良人身旁、一个家庭之中、三两个儿女的负担里,终于,成为一种特有阶层。
她若很见过一些世面,很接受过一些新式教育,很能有一些吐属,甚至还颇有几分姿色、自我顾盼又颇相得,更甚至她的心性开放、颇好人群热闹,那么她实可以成为某种环境中相当施展得开的一位角色。
她不需长得像明星张仲文,也不必像白光她们将情态施放得太过;然40年代的水土与人情质素却使所有的她们原本即具备热烈丰润的感情,但看她吐露在哪里罢了。
她的旗袍的上襟,可以被她塞入一条手绢。她的头发,可以分得很有角度,发尾或许烫过,使之颇形波韵,或还别出心裁的别上一个发夹。
若她看过不少40年代欧美电影中妇女吸烟动作,又引以为媚,也许她也能抽上几根。要不,她也很娴熟于帮周遭的男士递烟燃火。乃她的才气常包括很可体贴地款待客人朋友。
“整形医院”初兴于60年代。乃历经40、50年代的清苦无色的惨淡岁月,人们稍见了一些享乐的曙光(彩色片、小型工商,fashion也开始迷你裙、鸡窝头的奔放),也有胆子爱美了。更主要的是,投入此业未必需要高难复杂医术,许多下了公务的军医,甚而密医也有了新增的业务。再就是,台湾社会一径存在的浮华(有人草率第形容为“笑贫不笑娼”云云)及各方人众聚合下(闽南旧习、日据遗风、外省携入)自然激荡之风尘文化,更助长之。
“砖头小说”和自助餐
是“砖头小说”(言情、黑社会、间谍、武侠)称得上产业化的年代。砖头,言其厚也。据说当年写一部武侠小说可买一幢楼。
金杏枝、禹其民的言情,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的武侠,费蒙的黑社会,邹郎的间谍等皆是那时代的产物(50年代肇始,60年代大放光明。一如太保帮派)。租书店林立,亦不自禁构成人们精神食粮的供应站,也形成70年代以来作家写作文体、用字习尚或多或少之相互熏习。
60年代用字。有一词,肉弹。谓电影明星夷光是肉弹,谓明星刘亮华是肉弹,又谓明星范丽是肉弹……究是何物?
60年代广播。张天玉的铁板快书是为旧国曲艺却又有徐訏的现代大都会的洋风广播剧《风萧萧》,更有译自东洋的悬疑剧《怪指纹》;交相映辉。
“自助餐”,兴起于60年代。可算均贫年代极讲公共观念下的一件产品。犹记60年代初,我被大人带去襄阳路、怀宁街口一家叫“速简餐厅”的店,是记忆中最早的甚具西洋原制自助餐馆规模者。用大型铁盘子(应是不锈钢合金,颇重),挖着方方圆圆的凹槽,分盛肉及菜。这种铁盘子,相当可能最早是国外制的,如美军也用,大型轮船上也用,继而流入市面。台湾的医院,或也用。
60年代中期,所有学校的餐厅或附近开的,全以自助餐为标准的供饭形式,养活了不知多少学子。
自助餐,直到今日仍各处存在,并不式微,足见它这种平民化、社会普需化,其实颇适于台湾。
发型及音乐的年代气氛
60年代,女孩子流行长发直披。不烫,常中分,下缘过肩。切齐,不打薄(70年代才流行打薄)。长发,是很持久的流行,但60年代是其托身最恒永的招牌岁月。小说家欧阳子在1967年出的一本短篇集子便叫《那长头发的女孩》。
音乐可以呈现那个年代的气氛。
而60年代的音乐多的是funky气氛,许多模拟走路的荒诞姿态,故有音乐像“Walk Right in”,像“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g”,也有像电影《哈泰利》中的配乐“Baby Elephant Walk”,当然也有“Sleepwalk”(虽是1959年之作,然58、59年实已是60年代之开端)。
(责编: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