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只要遇到一本好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就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而世界读书日只是读书的契机,至于到了这天是否读书则是其次了。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各大书店、出版商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或是给以诱人的购书优惠,或是邀请专家学者畅聊读书心得,一时间,读书成为时髦的话题,世界读书日也似乎真正成了大众读书的节日。然而,细细想来,这事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几年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全民阅读”计划的推动,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对大众而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多地是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世界读书日也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不过,从近年的活动效果来看,如今一些读书日活动更像是商业性的狂欢,商家营销的成分占了多数。比如,各大电商的折扣大战、书店的通宵阅读计划、名人推书、各种书单的推荐、现场朗读秀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有人感言,每到世界读书日,就像“赶场子”,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反而超过了真正读书的时间。

  如此热闹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明明是参与读书活动,到头来却没读多少书,这无疑是让人深思的。读书本是一件比较私人的行为,通常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思考。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目不暇接的读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读书”,或者说“读书”为“活动”让步,甚至成了“活动”的附庸,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读书不是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其实,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但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只要遇到一本好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就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而世界读书日只是读书的契机,至于到了这天是否读书则是其次了。然而,不少人却把世界读书日看得太重,恨不得把所有的读书活动都往这天放,结果就会出现读者疲劳、商家“应付”的情形。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读书并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根据前几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虽然较去年略有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显得有些落伍。然而,通过电子屏幕所获得的更多是碎片化的资讯,有知识而无太多思想,容易阅后即忘,真正要想达到读书的目的,还是要靠纸质阅读,而这就需要我们的长期积累与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阅读是我们民族前进的动力,是走向文明大国的推力,在世界读书日临近之际,希望我们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喧嚣,多一分面对知识的赤子之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躁。

(责编:aga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