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11月14日讯)刘慈欣的书也能放在昨天揭幕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销售,这件事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按照刘慈欣获得雨果奖的作品《三体》的写法,他的书虽为科幻,但估计起码要二三十岁的读者才会感兴趣,看得下去。但是刘慈欣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了童书展的参展作家。而在今年上海国际童书展上,记者发现,这样为了孩子而甘心“俯身下去”的作家有不少。作家有“越写越小”的趋势。
这个名为“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的丛书,汇集了《动物园里的救世主》、《孤独的进化者》等5部作品,是从36个中短篇小说遴选出来的作品。最大的看点当然是这是刘慈欣第一次为孩子写科幻。刘慈欣说,在中国的科幻文学刚刚兴起时,多数作品都是写给孩子看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科幻文学逐渐远离儿童。而他又认为,科幻文学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思想的活跃程度。所以决心自己动手写。
为了让孩子能看懂科幻,刘慈欣特意调整了写作手法,降低了阅读难度,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科幻的想象力,同时书里还配上了多幅插画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了能成为真正的童书作家,刘慈欣这次可谓煞费苦心。
无独有偶,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在书展上也推出了一部低幼文学《甜心小米》。以往,她的作品如《纸人》、《蜻蜓,蜻蜓》、《1937·少年夏之秋》的读者定位一般都是小学以上的孩子。相比之下,几年前出版的《甜心小米》的故事比较简单,又获过幼儿文学奖,已经销售了近百万册,具有良好的走向更低年龄层次读者的基础。所以这次,殷健灵对《甜心小米》作了再加工,推出了“拼音美绘版”。如此一来,即便是3岁的孩子也能看这部作品了。
原本给成人写作的,写起了少儿文学;原本给少儿写作的,写起了低幼文学。作家写作对象年龄段下移,作家纷纷争相“俯下身去”,这是今年童书展给青年报记者的比较深刻的一个印象。对此,作家们会有他们的解释,比如他们想为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做一点事情等等。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童书现在是最繁荣的图书种类。据统计,现在中国每年生产童书6亿册,实体书店零售市场在销品种达到8万多种,销售总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而其中,低幼文学这一块发展却不大,存在很大的缺口。作家们“越写越小”,纷纷挤进童书圈,想分一杯羹,应该也与此有关。
上述作家的“俯下身”的转型基本上都是成功的。但正如殷健灵所说,童书不是那么好写的,尤其是低幼文学,“必须用一个很浅的形式,去讲一个深刻的道理,要讲得让孩子们都能看懂,又都喜欢看,这是非常难的。”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冲着市场来,匆忙转型,给孩子写作品,那就仅仅是“俯下身”,还可能就此“摔倒”。写童书显然需要作更多的准备。
引进版绘本依然雄霸书市
虽然呼唤原创多年,但记者昨天发现,引进版童书,尤其是引进版的绘本依然雄霸童书展。昨天最受关注的两本绘本来自波兰的《地图(人文版)》和《地下·水下》。两书的作者都是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和丹尼尔·米热林斯基夫妇。这些绘本都以极其生动的笔法,向孩子普及了地理知识。这种科普类绘本,是今年国外童书作者进军中国的一个重点。这批作品将自然知识和艺术天才完美结合,正是中国作者所需要学习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相关阅读】
(责编:王斯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