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海子

  村上春树曾在《去中国的小船》写道:“诗人二十一岁死,革命家和摇滚乐手二十四岁死。只要过得此关,暂时便无大碍。”他躲过了这个诅咒,却在二十五岁永远陨落。有人说他是全力冲击文学和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却写过朴素的令人心颤的宣言:“做一个幸福的人。”1989年以后,三月的春天开始弥漫悲伤的诗意,一个天才、两座村庄、五的宿命和九月之歌,属于海子生命的十个密码,侧记和刻画了诗人短暂而闪光的一生。

  一个天才

  根据海子的友人描述,海子性格活泼,自尊心强,纯洁,偏执,倔强,敏感,喜欢流浪。他不愿靠关系发表诗歌,疏于交际,不愿应酬,很少参加学校的会议活动,认为那是浪费时间,他甚至不知道学校校长的更换。对他人的语言敏感,容易受到伤害,他小心的保护着自己的诗歌雄心。他一生痴迷与长诗创作,不顾反对、批评和嘲弄。他多次深入西南流浪,寻找灵感和心灵慰藉。

  世人很容易将狂热和敏感等词归结为对一位天才诗人的注脚,但是海子令人心颤的,还有他的另一个宣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两座村庄

  和平与情欲的村庄 

  诗的村庄 

  村庄母亲昙花一现 

  村庄母亲美丽绝伦 

  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 

  沉默孤独的村庄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就是普希金和我 诞生的地方 

  风吹在村庄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 

  风吹在村庄的风上 

  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村庄母亲怀抱中的普希金和我 

  闺女和鱼群的诗人安睡在雨滴中 

  是雨滴就会死亡! 

  夜里风大 听风吹在村庄 

  村庄静座 象黑漆漆的财宝 

  两座村庄隔河而睡 

  海子的村庄睡的更沉 

  ——海子 《两座村庄》

  海子写过五首村庄诗,有人将其看作是他以对人栖居的乡土世界的本真呈现、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哲学思考和对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我的诗歌理想是,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关注和描写乡土,让乡土回到前启蒙状态,回到生命的本原之地,还原原有的真实性、丰富性与生命性,呈现出真正的乡土与大地。农村出身的海子将“麦子”“村庄”“土地”等乡村特有的意象引入诗歌,海子的诗歌摆脱了一般作品的窠臼,让乡土回到了孕育生命本原的真实状态,村庄和本真的天地,始终是海子诗歌的生命力和气场的归属。

  三月之死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他在25日清晨6点半坐上了从昌平开往北京市里的班车,穿着红毛衣,外面套着灰夹克,坐上了从昌平开往北京市里的班车。1989年以后,三月的春天开始弥漫悲伤的诗意。

  四本书 四个姐姐

  海子在去往自杀的路上时,背包里放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还带了几只桔子。

  有人分析海子随身带几本书:在这四本书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圣经》,可以说,诗人后期的许多诗歌的灵感和意境都是来源于《圣经》。而海子对梭罗的《瓦尔登湖》推崇备至,从他的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就不难看出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他为此写了一首名为《梭罗这人有脑子》的长诗来赞美梭罗。《孤筏重洋》的意义,则在于它符合那个时代的气氛。“在焦虑、苦闷与找不到出路的八十年代的人看来,这不是一本脚踏实地的书,这本书在他们看来具有特殊的超越性。”

  因为死亡的隆重性,一些书和诗歌成为了海子的个人化精神符号,甚至连桔子也成了解读的意象:海子肠胃里仅有的几瓣橘子成为太阳的象征,“橘子在他手上,不偏不倚被火车斩为两半,就像海子的身体一样。”

  如果说四本书呼应的是海子高度凝聚的精神境地的话,《四姐妹》则是诗人隐秘而炽热,也许也是最具有真实感的痛苦。诗人对爱情有着向往,然而爱情的摧折又让他饱受痛苦折磨,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他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她们,然而每一次都无疾而终,他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我爱过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所有的风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四姐妹》是海子自杀之前创作力最后爆发阶段的一首代表作,是一首完美而纯粹、饱含着绝望呼喊的抒情诗。出现了绝望催生下的神话般的爱情景观:“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日的粮食与灰烬。”但这爱情也是死灭和空旷。

  五的宿命

  五这个数字似乎与海子是一种既疏离又密切的关系:1979年的查湾村,所有人都听说了查裁缝家出了个15岁读北大的“神童”。15岁的海子还是个小个子,圆脸,大眼睛,完全是个孩子,貌不惊人。然而海子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神童的美誉。1969年,他就在由父亲领着参加的公社“语录”背诵比赛中,一口气背诵了48条“毛主席语录”,一字无差令全场惊叹,获得第一名,当场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和一套《毛泽东选集》,“神童”的称号自此名声远扬。

  十五岁离开家乡,海子离开了家乡的麦地和牛马,来到城市,1986年-1987年间,海子在《诗人叶赛宁(组诗)》中写道:

  “我本是农家子弟 

  我本应该成为 

  迷雾退去的河岸上 

  年轻的乡村教师 

  从都会师院毕业后 

  在一个黎明 

  和一位纯朴的农家少女 

  一起陷入情网 

  但是为什么 

  我来到了酒馆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责编: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