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南省作协了解到,著名作家张一弓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9日下午14:59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张一弓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曾连获几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大奖,代表作有《黑娃照相》、《远去的驿站》、《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转发致哀、送别!
文/本报记者 刘洋 赵大明
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曾为河南日报记者
张一弓,男,中共党员,祖籍河南新野县。1934年12月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张长弓原是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母亲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受到家庭熏陶,少年时代的张一弓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
张一弓,男,中共党员,祖籍河南新野县。1934年12月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张长弓原是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母亲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受到家庭熏陶,少年时代的张一弓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1950年于开封高中二年级肄业,历任《河南大众报》记者、编辑,《河南日报》记者、文艺组负责编辑、理论处处长、革委会副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登封县文化馆副馆长,河南省文联创作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张一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其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8部小说被搬上影视屏幕。
张一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其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8部小说被搬上影视屏幕。
此后,他创作了一些具有浓烈的象征气韵,把讽喻、神话、隐语、哲理、诗情汇涵其间的作品,如中篇小说《孤猎》《黑蝴蝶》。短篇小说《夜惊》等篇,在创作心态、创作手法、创作风格上出现了很大变化,找到了崭新、鲜活的艺术感觉。退休之后,又相继创作《远去的驿站》《阅读姨父》《飘逝的岁月》《少林美佛陀》等。其中,《阅读姨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自称“灵魂的漂泊者”
张一弓曾说,自己对河南总觉得少了一些归属感,说得高雅一点,好像是灵魂的漂泊者。他的老家是三国时代刘备曾经当了几年县令的新野县,但在父亲那一代便离开了乡土,故乡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没有留下属于他的一座老屋、一棵老树或是一道低矮的篱笆墙。
他出生在开封,并在那里生活多年,但却只是在那个古城的小巷里不断变换住址的房客,那里也没有属于他的“宅基地”。
他出生在开封,并在那里生活多年,但却只是在那个古城的小巷里不断变换住址的房客,那里也没有属于他的“宅基地”。
张一弓的童年,留下的只是人生驿站不断飘逝的风景。从抗日战争开始,他就跟着在河南大学任教的父亲到处流亡,光是小学就换了十多所,没有温馨的、稳定的供他回忆的老屋。
把河南的地域文化融入人物的生命
虽然有着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张一弓的作品中却丝毫看不出任何属于他个人的委屈和怨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个人经历的挫折中挣脱出来后,他深切关注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写了30多篇、150多万字的表现河南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
评论家认为,张一弓与河南其他大部分作家作品的共同点是,关注农民的命运,具有浓郁的河南农村的乡土气息。但也看到了张一弓与河南其他作家的不同,虽然他所写人物的语言特色和行为方式,都属于地道的河南农村,但他的作品的叙述语言和结构方式却是属于城市知识分子的,甚至有欧化的成分,同时也从这种“不同”中看到一个属于城市知识阶层的作者,对农民怀有的深厚情感和悲悯之心,为他们摆脱苦难的挣扎送去沉重的呐喊或含泪的祝福。
时隔多年仍会被人记起
张一弓的沉默和潜心写作,,总能令人刮目相看。即使时隔多年,他的作品依然能被人们常常提起,甚至流传海外。2007年,《远去的驿站》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到“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 ”,而加拿大汉学家、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理查德金把《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翻译为英文发表。这时,距离这篇小说的首次发表已经有27年。
张一弓的沉默和潜心写作,,总能令人刮目相看。即使时隔多年,他的作品依然能被人们常常提起,甚至流传海外。2007年,《远去的驿站》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到“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 ”,而加拿大汉学家、维多利亚大学教授理查德金把《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翻译为英文发表。这时,距离这篇小说的首次发表已经有27年。
省内文学界评价:道路坎坷,不改初心
第一时间得到张一弓去世的消息后,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表示,张一弓是河南文学界乃至中国文学界新时期作家中的一面旗帜,他饱满的现实主义创作激情和深刻的思想都为新时期河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去世是我们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省作协副主席乔叶说,张一弓老师住院时自己曾去探望过,当时他非常虚弱,已无法说话,两人用纸笔进行交流,能感受到他的思路还是特别清晰。乔叶说,自己是从进入省文学院后才与张一弓共事,以前只是经常拜读他的作品。在乔叶心中,张一弓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作家。
省作协副主席乔叶说,张一弓老师住院时自己曾去探望过,当时他非常虚弱,已无法说话,两人用纸笔进行交流,能感受到他的思路还是特别清晰。乔叶说,自己是从进入省文学院后才与张一弓共事,以前只是经常拜读他的作品。在乔叶心中,张一弓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作家。
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与张一弓共事多年,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说,张一弓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学事业,创作成就非常大。他的文学道路可谓坎坷,却不改初心,50岁又东山再起,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是我省获得全国大奖最多的作家。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可以说开了反思文学的先河。愿他一路走好。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对此文有贡献。
(责编: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