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安雯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版
斯蒂芬·平克,这个能写畅销书的心理学家在他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一书中,提出了新的道德观———“暴力呈现下降趋势”,是度量历史进步的尺度。书中以115张图表,近两千个引注,上千项参考材料,数十万言的浩瀚篇幅,整理了人类历史上战争、内战及种族屠杀的演变,堪称一场知识盛宴。
暴力降低体现在哪?平克总结了五千年来人类历史的六大趋势:
首先,在国家未出现的漫长时代里,因暴力致死的比例约为15%,可在烽火连天的20世纪,战争致死只占世界人口3%;在原始部落中,每10万人有500多人死于暴力冲突,在20世纪遭战火严重蹂躏的德国、俄国,这个数字是130人。平克认为这归功于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二,个人间的暴力相向也少了。从欧洲的中世纪到今天的西欧社会,凶杀案比例从每十万人每年超过一百件,降到了1950年代的每十万人0.8件。这源于政府的治安、司法力量在提升,以及经济基础从农业转向贸易。第三种趋势,是各种酷刑与死刑的显著减少。人类殚精竭虑设计的各种刑囚方法与刑具、各种以人献祭的习俗、残杀宗教异端的战争,曾盛行达几个世纪,如今已不复存在。早先,酷刑不仅频繁,往往还公开举行,人们扶老携幼以看热闹的心情围观评论,并不以为不讳不忍。18世纪以后,这种情况少了。这归功于印刷技术发达、书籍报刊的普及和书报读者的大幅增加。阅读帮助人们设想他人的经验与感受,也理解到“他者”不一定是邪恶的威胁,从而减少了残酷虐杀的意愿。民主制度、贸易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也使得战争及种族屠杀的数目在减少。“权利革命”的重大改进,使得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法律与言行,在20世纪大幅度改善;强暴、家暴、体罚和虐待儿童、校园霸凌、打架渐遭禁止;同性恋获得除罪化、受到的敌视与攻击也大为减少;即使在动物保护领域,狩猎不再流行、素食人口快速增加、保护动物的立法也愈来愈普遍。
暴力的降低,源于人性中的“心魔”会促使人向恶,但也有一些“善良的天使”会促使人为善。哪些动机会发挥作用,使人倾向于暴力或利他与合作,则取决于环境的触发。所以,平克在解释几千年来暴力减少的原因时,并不诉诸于人心向善、人性改良和“道德感”等内在因素,而是寻找外在于人心、人性的几种社会、经济、制度性的外在推力。 (冯亮)
【相关阅读】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