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湾》 周瑄璞 浙江文艺出版社
“70后”女作家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自2015年12月面世以来,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2016年4月6日,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多湾》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黄道峻以及著名评论家雷达、胡平、白烨、贺绍俊、施战军、李建军等十多位专家出席研讨会,会议由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主持。
《多湾》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这部近四十七万字的长篇小说,周瑄璞从构思到定稿,历经近十年,九易其稿,精心打磨。小说描述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时间跨度七十余年,从民国三十年代写到新世纪来临,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奋斗故事,命运起伏,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的经历。根系女性季瓷双手托起家族的繁衍,她的后代走向城市后的成长、迷悟、痛苦、裂变的经历,描述了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讲述普通人的奋斗、求索与精神历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指出,《多湾》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是一部“有反响、有动静”的作品,“它的时间跨度长达70年,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耐心。这部弘大的作品,从家族史、70后写作、女性写作、现实主义等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讨维度”。
评论家白烨认为《多湾》中季瓷等形象的塑造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非常重要的收获”。胡平评价这部作品“非常厚重”,他说,这个“厚”不是单纯指作品的体量,而是写出了“比树叶还稠”的过日子的细腻,不仅语言有鲜活生动的乡土气息,还写出了中华民族的坚忍、韧性。雷达认为《多湾》是一部平凡生存史、奋斗史,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也塑造了季瓷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形象。
有些人认为《多湾》前后两部分、尤其季瓷死后笔力渐散,给读者游离的感觉,但贺绍俊认为故事发展到当下,物质层面的高速发展恰恰衬托出了伦理层面的传统与不变,更彰显出季瓷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力量与人性的光辉。
【相关阅读】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