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从风靡一时,到迅速衰落,先锋文学的命运,既和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也和先锋文学本身的特质有关。
李兆忠说:“当时的那一批作家,他们风华正茂,想要引领潮流,实际上也确实引领了潮流,先锋文学一度成为文化时尚,成为文学的制高点。当时出版市场化还没有开始,各种稀奇古怪的作品都可以出版,先锋文学在当时最先进,谁抓住了这个,谁就能占据高点。当时有一套很著名的关于西方现代派的文论集,有人就说‘谁要是吃透了这套书,谁就能执文学之牛耳’,这当然是玩笑,但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现代派当时在中国的影响。”
但先锋文学显然没有延续它的辉煌,反而快速衰落,包括许多先锋派作家,也逐渐转型,重新回到现实写作。
对此,李兆忠说:“先锋文学本身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冲动,同时又借助外力,并非是发自内在的,因此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文学创作是需要积累的,就好像一棵树,从树苗到大树,植根于作家的精神主体中,而作家的精神主体,又和现实有着深厚的关系。先锋派缺乏这种根基,写一两部就写不下去了。可以说,先锋文学作为一种标本,给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当制高点失去,根基不足的先锋文学衰落,也就自然而然。李兆忠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先锋派衰落,其中原因,第一是市场化以后,出版社很少愿意出版先锋文学作品了,因为不赚钱,谁愿意做赔钱的买卖?第二,对西方的现代派的学习冲动,也开始放缓。第三,全球化之下,很多更新的东西出来了,也同时传入了国内,比如后现代,先锋也不再先锋了,还有更先锋的。所以,先锋派文学的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
(责编: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