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的香港》 刘克襄 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四分之三的香港》 刘克襄 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去过香港许多次,本以为对香港已经很熟悉了,但读过刘克襄先生的《四分之三的香港》,却发现自己对香港的熟悉与认识,却原来都只是偏狭的误会。和大多数内地游客一样,我们对香港的认识,不过是霓虹闪烁、高楼林立的东方都会,而这仅仅只是四分之一的香港。如果没有另外四分之三的衬托,这样的景色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遇到吧,毕竟世界已经“平”了。

  另外四分之三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刘克襄用他的笔——准确说,是用他的脚,一一为我们丈量出来。那是大浪湾天涯海角般的迤逦风光,那是榕北古道上的迢迢古意,那是鹿颈的鱼米之乡,那是马鞍山的一场杜鹃花的盛宴,那是西贡古道上的涓涓细流,那是东澳古道上高脚棚屋的家园……香港不仅仅是个繁华都会,也有它深邃静谧的后花园。有如此悠远安宁的背景,都市的繁华才不显得喧嚣浮华。诚如书中所言:“当我怀念香江风光时,浮光掠影的自然集锦里,总会幽微地闪现这一抹浓郁的绮丽山水。透过历史悠远的农村传统生活,人们在这块苍老的大地,早就形成深厚的自然生活内涵,足以作为南方生态美学。”

  刘克襄不是作为观光客或浮光掠影的导游来为我们讲解四分之三的香港,而是一个老朋友一般的背包客,邀我们与他同行。他要带我们去的每一个地方,自己都先踏访一遍,然后绘好路线图,行前再反复叮咛,在哪里乘车,路途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在哪里吃饭,在哪里喝茶,巨细无遗,热情得让你不去都不好意思。随他探访,绝非到此一游匆匆一过,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能够长知识,开阔眼界。他沿途会给你讲解村庄的沿革,古道的历史,植被的品类,山水的来龙去脉。因此,跟随他的脚步,犹如打开电子地图,既可窥山水全貌,亦可无限拉近,细察一草一木。

  刘克襄还是一个富有情趣的游伴,甚至可以说有趣而近于癖了。他对山水风物的带入感极强,是对自然与人文风光充满情感的行脚客。山山水水在他眼中似乎都活了过来,充满了情意。所谓“性本爱丘山”,他雨雾中游马鞍山,本是要赴一场杜鹃花的盛宴,给人的感觉倒像是赶赴一次情人间的约会。马鞍山的花事正盛,他带着自己的学生们,一路艰辛地爬到山顶,不成想细雨霏霏,大雾弥漫,山险路滑,似要大煞风景。但细雨浓雾却意外地烘托了杜鹃花的奇美,“不知何时,百合般优雅的羊角杜鹃也来凑趣了。于是,这丛又那丛,此团或彼团,几种杜鹃粉粉红红映错着,仿佛烟火施放,在浓密的绿林中,在云雾的起落里,灿烂地把整个山头点燃了。”总之,无论阴晴雨雪,都有“浓妆淡抹总相宜”一般的意趣盎然。

  《四分之三的香港》不是一般的导游书,也非一般的山野笔记,更像是写给大自然的情书,让人沉醉:“秋分时节,香港岛继续维持岛屿风貌的蓊郁森林,北边的新界郊野却有天地苍茫的旅行况味了。经常一条小山路的蜿蜒,更加明显而孤瘦地跨越山头。草暗木黄,地阔天开,人行如蚁,空旷和孤独更连结一起。”像一个老朋友乘兴的邀约,此时亦非山野之旅,更像是人生之旅了。(《晶报》 迦乐 书评人)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