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尼尔·麦克格雷格 河南大学出版社
用20件文物,纪念400岁的莎士比亚
出生400年后还被世人纪念的人其实也没那么多,但是威廉·莎士比亚绝对是其中一位。今天是这位大文豪的400年诞辰日,而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再去观看他创作的戏剧和他所存活的时代人们的观看方式已经大不一样,幸好我们有了《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这本书。
这本书里挑选了20件文物,都来自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每件物品的背后,都涵盖了与那个时代有关的主题,前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雷格为我们一一进行讲解。
麦克格雷格着力说明的一点是,那个时代并不是安静的、不变的、固定在旧书上的“古代”,它和21世纪一样充满了新鲜与变革,是相当动荡不安的。所谓“动荡”,正在于改变。观看视角的拓展,生活方式的繁荣,宗教斗争的激烈,种族之间的偏见,国际关系的竞争,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人们所经历的兴奋与焦虑和现代是极其相似的。这种相似,让莎士比亚有了历久弥新的共通性,让它能够跨越时间成为经典。
这20件物品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活等几方面。我们选取了其中的8件(组)进行还原说明。
威尼斯的高脚杯
物品1 环球航行纪念章
一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环球航行纪念章昭示着英国探索世界的成功,他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历史上第二个环游地球的船长。世界的面貌忽然更新了,《仲夏夜之梦》里迫克所说的“我可以在四十分钟之内绕地球转个圈儿”,夸张地说出了英国人对探索世界的狂喜。在16世纪八九十年代,莎士比亚的“环球剧场”就是相当紧跟时事的名字,看得出莎翁的营销头脑。
物品2 铜柄果叉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怎么看戏?当时观众将钱放在门口的箱子里,结束后将箱子打碎,是为“票房”的由来。这本书介绍了一把铜柄果叉、一把泰晤士河滩上的长剑和一把匕首,就像现在看电影喜欢吃爆米花一样,伊丽莎白剧院遗址发掘出水果(葡萄、无花果、梅子、樱桃)、水产(河蚌、海螺、蛾螺、牡蛎)等食物,叉子暗示了主人的富裕,当时大多数人是用手拿着吃。佩剑和匕首既是防身武器,也是财富的装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蒙太古家族是正直善良的英国人,因为他们采用英国剑派,凯普莱特家族则是可疑、花哨的外国人,因为他们采用意大利剑派。这些细节在当时是不言自明的暗示。
物品3 写意图画
伊丽莎白时代的宗教斗争牵系着英国政权更迭,民众焦虑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谁会继承大统。谈论继承问题在当时被禁止,于是出现了《都铎王朝继统之写意》这样的图画,用年老的伊丽莎白暗示社会的焦虑。莎士比亚聪明地将这个思考置换到历史剧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核心是对受到争议的王权更迭和玫瑰战争的剖析,比如《尤里乌斯·恺撒》,颇有点借古喻今的味道。
物品4 《爱尔兰印象》
伊丽莎白时代对相邻的苏格兰、爱尔兰的态度也体现在这些文物中。1581年约翰·德里克所著的《爱尔兰印象》体现了对于爱尔兰人的看法。究竟是统一还是分治?当时剧作家纷纷揣摩新王詹姆斯一世的意思。莎士比亚从不亮底牌,但他的潜台词丰富。《李尔王》里李尔王将他的国家一分为三,后果惨烈。这部剧改编自一部古典剧,剧情基于一位传说中罗马人时代之前,不列颠国王李尔的故事。莎士比亚唯独不写“不列颠”的名字。
物品5 政治秘闻小册子
虽然莎士比亚没有明言,但由切斯特主教乔治·卡尔顿主编的《天恩庇难录》则是一本广为流传的政治秘闻式小册子。他指控叛国的团伙不但是天主教徒,还是外国人,是敌国的特务,是教皇的爪牙。当时英国社会奉行新教,对天主教很敌意,会采取极端惩处措施。大英博物馆保存的圣徒爱德华·欧德科恩的眼睛就是证明(一颗像褐色李子干的眼睛),他被牵涉到火药阴谋里,因为耶稣会牧师的身份被处以极刑。但这不妨碍他们秘密举行仪式,一个货郎箱子就是一个小小的教堂,利用流动的货郎,教徒将天主教的法衣、酒杯、盘子带到同伴家里,共享一次被禁止的、稀有的团契。伊丽莎白时代的人对于残忍的酷刑也颇有兴趣,比如《理查三世》结尾,所有对抗亨利四世的人的头颅都被一一拿到舞台上,《李尔王》里格罗斯特被剜出眼睛的情节等。
物品6 威尼斯的高脚杯
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大都市是威尼斯,“它是豪奢与风尚的源头”,这在威尼斯的高脚杯精致的做工中得以体现。“《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那些满载货物的船队启航驶往伦敦时,船上一定载有威尼斯的玻璃器皿,以满足莎士比亚的观众对这座城市的绮念”。
1603年的黑死病让伦敦陷入恐慌,所以詹姆斯一世的加冕大典在1604年举行,让伦敦变成古罗马,荣耀新王的功绩。詹姆斯就是“得胜回国的恺撒”,这正是《亨利五世》中全城街头盛典场面“我们只见伦敦吐出了人山人海的臣民!”。
物品7 曼苏尔的钱币
曼苏尔的钱币是摩纳哥铸造,证明了阿拉伯和英国的贸易往来,莎士比亚从来没有使用过“摩洛哥”或是“穆斯林”,伊丽莎白时候对北非人的标准称谓是“摩尔人”。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直面种族关系。伊阿古对奥赛罗的敌意,强调奥赛罗的黑色皮肤,是当时人对摩尔人的想象。奥赛罗的故事使人想起伊丽莎白时代人们对于地中海的普遍印象:危险地带、战火不断、海盗横行。
物品8 第一对开本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他去世后的1623年出版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与悲剧》,作品集以对开本形式印刷,共包括莎士比亚36部作品,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对开本”。它们激励了400年来每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二战时期的犹太人拉尼茨为了拯救未婚妻,和她匆匆结婚,在婚礼上,他想起莎士比亚的“哪有一个女子是这样让人求爱的?”。2012年新成立的南苏丹共和国在环球剧院用朱巴阿拉伯语演出了《辛白林》,是否在追溯他们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的罗本岛监狱,南非非国大领袖在最喜欢的莎剧台词旁边签下自己的名字,曼德拉选择的是《尤里乌斯·恺撒》的“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我所听过的一切怪事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因为死本来是一个人免不了的结局,它要来的时候也不能叫它不来”。
在第一对开本中,本·琼生既称莎士比亚为“时代之灵魂”,又说他“不囿于一时,而是照临百世”,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囊括了当时社会的一切新鲜主题,并且他始终思考着每时每代人们都面临的人生命题,完整再现那个时代的同时,又开启了说给未来的语言。“对于那些身处历史黑暗瞬间的人们,以及那些探索狂野或甜蜜爱情彼岸的人们,莎士比亚的语言同时具备了抚慰、激励、启迪和质询的功用。它为我们捕捉到了动荡世界中动荡人生的精髓”。这就是莎士比亚跨越时代的不朽意义。(书评人 鹿鸣之什)
【相关阅读】
(责编: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