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英社长做主题发言赵剑英社长做主题发言

  4月12日,由中国社科出版社策划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统筹实施的重点项目《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图书博览会成功发布。在此次“《理解中国》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十三五规划下的中国改革发展”会议上,与会学者认为,《理解中国》这套丛书在国际舞台发声亮相,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交流,能够更好地把一个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伦敦书展始于 1971 年,是全球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办的《理解中国》发布及研讨会是其中最重要的学术研讨论坛。这次会议上发布的《理解中国》丛书有《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中国的民主道路》、《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国的价值观》、《中国战略新布局》、《中国的法治道路》、《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之路》等11本中文版和多种英文和其他语种出版的图书,是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项经费支持并在国外重点推广的项目。

  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分别围绕《中国的民主是什么样?》《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做了演讲,国外学者就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保等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总结发言。

  赵剑英介绍,2012年中国以“市场焦点”主宾国的身份参加伦敦书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亦带团参加。然而,他发现,在各种国际书展中,中国展出的学术理论读物偏少,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如何认识与理解中国的相关深度学术著述则更少。因此,他萌生了一个让自己非常兴奋的想法,希望能够集中中国学术界的智慧、推出一套权威的学术著述,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经过长期认真严谨的策划、组织和撰写工作,《理解中国》丛书得以问世。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思想多方面对当今中国发展作客观的描述与阐释。

  赵剑英表示,《理解中国》丛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严肃认真、富有学术深度的科研成果。其突出特点是,选取国内外读者很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各学科的权威专家撰写,写作深入浅出、力求通俗易懂。期望国外读者能够通过丛书对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及未来有更加理性地认识,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世界。

  “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中国,不仅要了解其现在,还要了解其久远的历史。很多人只是从很短期的视角着手了解中国,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误解,应当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乃至古代哲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教授艾诗(Robert Ash)表示,《理解中国》丛书以专家知识与有益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中国。

  英国学者、《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雄心》的作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表示,要理解任何一个政府体系,真正的关键在于其政治文化。欧美往往认为,政府治理体系应当是基本相同的,世界其他国家应当采用与之相同的政治体系,然而在现实中,政治体系及国家治理模式呈现多样化。由于中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民主形式必然不同于西方的模式。

  中外学者就中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如何认识中国的马克主义进行了讨论,这是此次会议的一个亮点。赵剑英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谋求民族独立解放、建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存在形态,是在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多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并存,既有本质不同又相互合作,并正不断显示出明显优势的一种新型的制度文明形态。

  英国肯特大学荣休哲学教授肖恩·赛耶斯(Sean Sayers )表示,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也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中国著述翻译为英文,这促进了中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交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是一个很庞大的研究领域,在西方还相对较小,在西方进行相关研究者主要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及社会的学生。

  赵剑英表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经验,用好国际表达,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民众认识到,西方现代化模式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是人类思想的宝贵财富,无疑是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术文化研究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担当。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找准世界需求。与会者强调,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将继续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投资、合作的机遇。《理解中国》这套丛书,搭建起了这样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责编:c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