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111岁等于1岁一事无成

  他是银行家、著名经济学家,后来他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又成了语言学家、文化史专家。他发明了汉语拼音,解决了我们识字读字的烦恼,他就是周有光,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3日,周有光先生迎来了111岁(虚岁)寿诞,人们纷纷在网上祝他生日快乐。

  没有谁的生日,如他这样被人惦记。周氏有光,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一百一十一岁等于一岁”

  111岁,周有光依然豁达、坚强。

  他思考着国家、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在电视新闻上得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他让保姆喊相熟的编辑来家里交流看法。晚上精神好的时候,他也会看一点电视剧,比如《大秧歌》、《芈月传》。

  对于自己的高寿,周有光曾在自己的著述中写道,“我以前说过‘上帝把我忘记了’,把我遗忘在世上了。感谢上帝,让我在这个年纪还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思考能力。虽然我对个人生与死早已淡薄,但我所记忆的历史还在前行。”就在几日前,周老曾对前来北京看望他的老家常州市领导幽默地说:“一百一十一岁等于一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一百一十一岁。实在没有多少话讲,要少讲空话。”

  111年前的1月13日,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青果巷。经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代,一生见证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识、学识非一般人所能比,有“百科全书”之称。寿过期颐之后,他仍保持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笔耕不辍,思考不断,这也让他在晚年声名日隆,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界人士的推崇。

  “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周有光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50岁到85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精力都倾注在语言学上;85岁以后,他是启蒙思想家。1988年12月31日,82岁的周有光退休,但仍继续工作。三年后,他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85岁后的周有光潜心思考和研究文化学、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宏大问题,并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和读书札记。100岁时,他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110岁出版《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兼有理性、严谨和人本主义关怀的思考,让此前一直作为专业知识分子的周有光在公共思想领域很快引起了读者的瞩目,“世界公民”的自我定位,对世界主义的弘扬,使他的思想,卓尔不群,备受学界推崇。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对话对话/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舅舅长寿,在于积极、达观的心态

  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女士,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是周老在北京为数不多的亲人之一,与周老感情深厚。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也通过电话,再次联系到毛晓园。

  华西都市报:毛老师好。2015年1月13日,周老110岁生日时,当时您说:“2014年,我舅舅过得确实比较辛苦。”一年又过去了。2015年这一年,周老的健康状况怎样?

  毛晓园:2015年对舅舅来说,是更辛苦了,人清瘦不少。舅舅经历了胃部大出血、胰腺和肺部感染,几次收到病危通知书。可以想象,他经历多么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但6月以后,他开始慢慢恢复过来。医生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华西都市报:周老现在状态怎样?听说他现在还很关心国际大事,偶尔还会看电视剧?

  毛晓园:他听力不大好了。但是他能看见电视字幕。他最爱看的是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恐怖袭击,还让保姆打电话喊相熟的编辑张森根、叶芳来跟他聊天、交流。有时候晚上精神好,还会看看电视剧解解闷。比如他看一些《大秧歌》,说“蛮好看”。《芈月传》也会看一点。

  华西都市报:今天(1月13日)是周老的生日。家里人给他有庆祝吗?

  毛晓园:家里人没怎么给他做寿。老家常州的人,对舅舅非常好。每年都有家乡的人,送来一桌菜和蛋糕来给舅舅过生日。我们会去舅舅家一起吃。今年还给他戴上了生日小帽子,点蜡烛,他蛮高兴的。虽然年龄大了,没有多少精力待客,但他熟悉的人,家乡人来了,他还是愿意聊天的。

  华西都市报:长寿的周老有什么养生秘诀吗?

  毛晓园:完全没有任何养生秘诀。舅舅从来不吃补药。日常吃得比较清淡。他对运动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如果只知道锻炼肌肉,不锻炼头脑,那又有多大用?我觉得,舅舅长寿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积极、达观的光明心态。

  周有光

  生 辰:1906年1月13日出生地:江苏常州青果巷职 业: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的只言片语

  关于“口述史”

  “我的口述史不完美,也不完整。我非常愿意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我的口述如果能让更多人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历史,那是我期望看到的。”

  关于“全球化”

  “农业化时代,安土重迁,没有全球化。工业化时代,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开始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穿透各国的国境界线,全球化一往无前。”

  对于“西化问题”

  “文化像水,是流体,不是固体;它永远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筑坝拦截,堤坝一坍,就会溃决。文化有生命,需要不断吸收营养,否则要老化,以至死亡。”记者 张杰

(责编: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