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为东(广智科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文发表于《中国图书商报》)

    信息技术在书业流通中的应用,是今后五年内推动书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书业信息链的成长速度明显迟缓于渠道体系的建设,随着渠道体系的分化成熟,信息流通将逐步成为书业流通发展的最大瓶颈。
    许多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流通存在的问题,并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然而,由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许多努力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其中最突出的误区有三点:
    第一,过分期待行业信息标准。业内要求制定全行业信息标准的呼声一直很高。统一信息标准十分必要,但需要认识到的是,信息标准只是解决了技术层面的局部问题,它无法克服书号不唯一造成的障碍,对企业间信息交流的推动是有限的。
    第二,着眼点过高,忽视局部积累。信息链建设与书业的发展程度是分不开的。目前国内书业的现状是各企业信息化进程不一、业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链建设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全行业的一步到位。企业不能一味地把问题归于行业,依赖行业进步,而应该积极探索现时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过于强调技术层面。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有技术、观念、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与观念和利益的阻碍相比,技术上的困难要容易克服得多。如何从观念、利益角度推进信息链建设,是更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澄清误区,才能集中有限的关注和努力,更为有效地促进书业信息流通的发展。本文从书号不唯一的影响入手,提出"局部信息链"的解决方案,供业内参考。

一、现阶段的书号不唯一问题

1.书号不唯一是信息流通的最大障碍
    根据一些大中型零售店的统计,2002年的新进货品种中,有14-26%的品种存在书号重复(包括套书拆卖导致的书号重复)。由于书号的大量重复,图书本身没有可以作为唯一编号的信息,各单位只能依靠电脑系统重新进行编号,确保一个品种在本单位只有一个独立的、唯一的内部编号。不同单位录入同一种书,或者同一单位在不同数据库中录入同一种书,即使书名、版别、定价及其他信息完全一致,电脑系统自动产生的内部编号也不一样。
    在业务、结算层面进行的信息交换,要求品种之间的精确对应。图书品种多、交易频、周期短,自动化和流程化成为图书企业信息系统间交换信息的最基本要求。由于书号不唯一,在不同企业数据库之间,图书没有任何可以准确地相互识别的信息。虽然书号、书名、定价联合在一起有助于帮助品种对应(注:当当书店的实验结果认为可达98%),  但仍必须依赖人工的干预判断,信息无法直接在电脑系统间自动完成交接。
    贯彻书号唯一比较彻底、套书较少的出版社,其与中下游企业的信息互通相对来讲容易一些,而对于重号问题严重的出版社,以及发行集团、连锁书店、独立批发商等分销渠道来说,书号不唯一就是其实现企业间信息流通的最大障碍。
    即使重号问题在出版源头逐步得到解决,由于有大量存量图书需要消化,要等待全国性的书号唯一,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信息接口标准无法克服书号不唯一问题
    统一信息接口标准可以消除不同软件间的交流屏障,但由于书号不唯一问题的存在,按照相同接口标准传递的数据文件,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确认工作。这对要求数据交换自动化、流程化的供应链信息化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广智软件在全国有近一百家出版社、二百多家民营总发商、近千家批发商和两千家左右的零售店用户,他们使用的是同一套录入规范和数据格式,可是这些用户之间相互传递数据(这是使用相当频繁的功能之一,特别是书目传递以及批销单转进货单),仍须有大量的人工干预。换句话说,即使使用相同的软件,采用相同的接口,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的识别和对接。
    信息接口标准无法克服书号不唯一问题。认识信息标准的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消除对 "突然性行业进步"的期待,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到现实努力中来。

3.建立标准书目库的条件尚未成熟
    在国内最终实现书号唯一化之前,建立全国标准书目库是解决书号不唯一问题比较彻底的办法,我们曾经著文讨论过。
    然而,与书号唯一化相似,建立和实施标准书目库将会面临大量体制、观念、利益的障碍。商业性、时效性、出版社的配合、民营出版的管理、对现有存量图书及数据库的处理等等,都是建立和维护标准书目库的巨大考验。目前,建立标准书目库并使之在企业间信息沟通中发挥作用,各方面的条件尚未成熟。

二、局部信息链是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

    “局部信息链”是指:以某个上游企业或中游企业为发起者,以发起者的核心客户为主要成员,成员与发起者之间依据自行制定的图书唯一编号,在信息系统间交换信息。
    局部信息链有三种实现模式:
■ 主动模式
    供应商对图书资料进行唯一编码后,发送到客户处,客户的信息系统接收图书资料时,在适当的字段储存供应商的编码,当向供应商提交订单、销售、库存信息时,就按供应商的图书编码发送信息,使供应商能够自动化地接收和汇总。
    主动模式效益大,实施难度也大,要求上游对下游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目前电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在局部范围内探索着这种模式。
    主动模式的极端形态,就是同库连锁,即不同的企业使用相同的品种编号。典型例子是浙江省店的全省联网。
■ 被动模式
    供应商不将自己的图书编号输出给客户,而是在接收客户订单、销售和库存信息时,要求客户将自己系统中的图书编号发送出来,供应商将每一个客户的品种编号,与自己供应的品种编号做一一对应,从而也可以实现单据的自动交接。
    被动模式效益不如主动模式,但工作量集中在供应商这边,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可以作为建设局部信息链的早期切入点。例如上海世纪集团的B2B网站"易文网",就是典型的被动模式,它避开了主动模式的一些困难,从而比较早地取得成效。
■ 第三方平台
    主动模式要求发起者定制图书资料并传递给链条成员,这意味着书店需要接收多家供应商的书目信息,而供应商也需要同时向很多企业发送书目信息。如果逐家传递、接收书目,工作量庞大而且效率十分低下。
    由此就有了第三方平台的提出。第三方平台,是指各供应商制定自己的唯一编码后,提交到一个统一的服务商按客户进行自动化合并,书店只需要定期下载接收一次数据,就可以接收到其所属各链条的供应商书目。
    局部信息链门槛较低,可操作性强,相比于体制、观念、利益的约束,技术对实现局部信息链的限制要小得多。
    值得强调的是信息链的"局部性"。由于分销渠道的分化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期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在一个高起点上一下子全面突破并不现实。通过推动局部信息链,先在大量局部应用中取得积累,为全行业信息链的建立打好基础,对现阶段的国内书业来说,是更加积极与现实的考虑。

三、局部信息链对于书业流通的战略价值

1. 支持决策的信息来源

    局部信息链使供方能够快速地取得更加细化的市场信息,将有效地帮助企业制定生产和营销决策。特别是通过实时掌握分销渠道中的销售与库存信息,供方可以极大改善对渠道总体库存情况的判断。

2. 改善服务的途径

    通过及时掌握客户的销售和库存信息,供方可以为下游提供更好的主配或调剂服务。
通过信息链及时传递新书信息、营销方案、调查问卷等,供需双方的接触距离更短。
局部信息链还是上下游交换单据的通道。通过电子化手段提交订单、反馈订单、核对退货及结算,可以大大降低双方的工作量。

    值得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分销系统"或"B2B 系统",通过人工填写表单提交数据,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局部信息链。这种方式用人工代替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交互,虽然不失为上下游交换信息的一种简便易行、效益明显的通道,但信息真实性以及信息量均受到很大限制。本文探讨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适用于这种系统。

3.财务风险的控制手段

    通过及时掌握分销渠道的销售和库存信息,供方可以精确观察渠道成员的业务现状和和变化趋势,对客户的结算能力保持心中有数,从而大幅降低财务风险。
在及时防范财务风险的同时,可以对财政良好、发展优异的渠道成员给予更多的支持。

4.渠道建设的规范载体

    在建设局部信息链的过程中,新的规则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能够加速实现渠道的整顿,为业务规范化运作以及将来的竞争打好基础。


四、各类型企业的局部信息链

1.出版社的局部信息链
    对出版社的局部信息链,目前最有价值的是收集中下游的电脑数据,特别是分销商下级客户所持有的实际库存。这是出版社降低分销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突破口。
与传真、电话、现场调查等现有手段相比,局部信息链的效率和客观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1)零售商
    由于分销商服务能力和信息反馈能力的普遍欠缺,目前出版社直接向零售店供货的比例非常大。零售店对技术应用及市场营销的敏感性,使它们能够向出版社提供最为精细的一手信息。
    从零售商那里获得信息通常困难不大,一些经营比较规范的书店甚至欢迎出版社查看自己的库存。上海世纪集团目前拥有40多个零售店持续提交的数据,包含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国内的几大书城都有条件地向出版社提供库存查询服务;当当网上书店也向部分出版社开放了库存查询服务。
    与零售商信息交换,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一、对于较大的零售商,可能有不少出版社要求其提交数据,由于接口格式的多重性,会给这些书店增加一定的工作负担。在全行业信息标准制定并贯彻之前,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出版社应尽可能少提出自己的接口,而是设法兼容书店已经存在的数据接口标准,或者向技术人员或软件开发商支付少量接口开发费用。
    二、由于书店经理不熟悉技术或者不够重视,是否向出版社提交信息的决策权以及实施责任,往往落在书店的电脑管理员身上。为了取得足够的支持与配合,出版社有必要考虑向书店提供适当的利益鼓励。
2)分销商
    部分比较规范以及具备一定规模的分销商,将反馈信息视为获得出版社更大支持的筹码(例如某些省店正在建设这样的技术项目,向出版社提交进销存的详细信息),而对更多的分销商来说,对上游透明化意味着一些边缘操作受到限制,因此可能会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出版社将分销商纳入局部信息链,难度相对来讲比零售店大,需要克服分销商观念和利益带来的阻力。
    值得指出的是,并非只有大社才能实施局部信息链。渠道控制力较强的中小出版社及民营总发商,均有可能与已经建立信息系统的分销商进行信息交换合作。
    以下几个方面是出版社面向分销商建设局部信息链不可忽视的原则:
    第一,出版社领导必须将信息链建设作为分销战略的核心来推动。
    第二,通过一定的政策,保证分销商对上游透明化后的利益平衡。
    第三,由熟悉发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有一定理解的专职人员负责推动和维护。
    第四,由于分销商地域分布广,电脑应用规模、人力和管理水平差异很大,其技术服务量不可忽视,与有关的软件开发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考虑整体外包的方式。
3)分销商的下级网络
    由于已经到达分销商下级网络的图书,在结算期之前有可能退回来,因此掌握分销商下级网络的销售和库存信息,对出版社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电脑数据了解分销商整个下级网络的销售和库存暂时是不现实的,有可能实现的是局部采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只要从出版社源头统一制定和发布图书唯一编码,实现分销商的下级网络的信息收集和汇总是可以实现的。

2.省级新华书店的局部信息链
    与出版社不同,新华书店系统的局部信息链建设重点是推动配送。
    省店是重要的分销枢纽(这里所讨论的省店也包括目前建设中的发行集团),它的普通图书分销网络信息体系,有两种基本模式:
1)同库连锁模式
    市县店如果与省店统一数据库,就属于同库连锁,其特征是全部书目信息由省店集中制作,通过网络传递到市县店的电脑中,市县店书目库中的品种编号与省店完全一致。浙江省店就是同库连锁的典型例子。
    毫无疑问,同库连锁更能保证省店对下游的控制,充分实现其以连锁配送形式发展分销中盘的目标。同库连锁要求省店具有极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2)异库连锁模式
    在异库连锁模式下,市县店拥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省店对自己供应的那部分品种进行编号,书目传递至市县店,使市县店与省店建立部分品种的编号对应关系。省店通过采集这部分品种的销售及库存信息,同样可以实现精细的业务控制与配送服务。这也是全省联网的一种实现方式。
    对于非紧密连锁的市县店及系统外批发客户,采用异库连锁的技术路线,可以拓展配送服务的对象,较为轻松地加强分销枢纽地位。

3.独立批发商的局部信息链
    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批发商,在稳固了上游关系,建立了明确的分销地位后,逐步把注意力集中到客户服务,尤其是大客户服务中。部分批发商意识到,通过与当地大客户电脑对接,提供主动添退的优质服务,可以改善自己的服务能力,使自己在所代理的版别范围内,成为这些大客户的唯一货源,这对提高销售额及提高批发商在分销渠道中的地位,均有积极的意义。
    独立批发商的局部信息链建设,仅限于其关系较好的核心客户,所需要交换的品种信息,也仅限于一个或数个版别,基本不涉及下游客户的经营秘密,其技术难度及业务难度都不是很大,并有可能得到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商的欢迎。

4.加盟连锁分销商的局部信息链
    通过加盟连锁店发展业务的分销商,是分销业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过去数年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利益因素的驱使,要求加盟店仅向总部进货的企图,已经在很多的加盟型连锁企业宣告失败。加盟型连锁企业应放弃同库连锁模式,采用异库连锁模式进行信息网络建设。
    品种不够适销对路、供货速度不够敏捷及时是加盟店常有的抱怨,在现有的供应及物流条件下,为了维持总部的凝聚力,适当向加盟店放权是必要的。虽然允许加盟店采用自己的信息系统、允许加盟店向其他货源采购,通过异库连锁,总部仍然可以在优势品种上保持对加盟店的紧密配送服务。

五、与局部信息链相关的重要问题

1.行业信息标准应用
1)信息标准应为局部信息链创造技术条件
    前面谈到,统一信息接口标准可以减少不同系统间的协调工作,但不能解决书号不唯一的问题,克服书号不唯一问题需要采用局部信息链的思路,在数据库间建立品种编号的一一对应关系。《中国出版物信息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出版物特征信息中规定了"信息提供方的品种编号"字段,可以用于局部信息链的支持。不足的是,如果仅仅是发送书店的品种编号,并不能适用于主动模式的局部信息链;对于局部信息链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来说,需要发送的编号完全不同,因此仅有"信息提供方的品种编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加上一个表示编号来源或依据的字段。
    另外,信息采集是局部信息链的最重要功能,所采集的信息应该对上中游有明确的决策帮助作用,而不仅仅限于对帐或结算。《中国出版物信息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只要求提交销售数量,这对出版社和省店的局部信息链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把零售、批销(甚至区别已结算和未结算)区分开来统计和提交。
    局部信息链是未来书业供应链信息化的基础,在未来正式贯彻的行业信息标准中,希望能加强对局部信息链的考虑。
2)"协会标准"先行
    建立书业信息接口的国家级标准,还需要相当时间的探索,而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在现时为企业间的信息交换造成了很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个矛盾,可以参照美国、加拿大的模式,通过民间组织制定"协会标准",在协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普遍实践,为国家标准的建立积累基础。
    具体设想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委员会,由出版社、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的主要软件供应商,以及业内骨干企业的信息部门组成。委员会制定一套上述单位普遍认可的"协会标准",并推动该标准在成员企业内实施。按照目前书业软件的分布情况,一个受协会成员广泛认可的"协会标准",可以覆盖书业70-90%的软件使用单位,从而有效降低局部信息链建设的接口工作量。
3)未来多种接口标准存在的可能性
    即使颁布了行业标准,我们仍将面对多种接口标准并存的可能性。在行业供应链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行业标准跟不上个别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情况。由于个别大企业的强势地位,其他下游企业必然会迎合其接口要求,从而导致独特化接口的出现。在未来,行业信息标准有可能只是有关软件必须兼容的标准之一。业内应对此有思想准备。
    美国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BISAC格式是美国书业的通用标准,许多信息系统都支持该格式。然而,由于业务的需要,在该格式之外,一些大企业还拥有自己的接口格式,多种格式同时对客户开放。例如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Ingram的Flashback订购系统,同时支持Flashback格式、Spring Arbor格式(基于BISAC)和Big BISAC格式(包含Flashback 和 Spring Arbor 的所有字段),下游企业可以任选一种与其进行数据对接。

2.下游库存信息不准确
    采集客户进销存信息是局部信息链的最重要用途。由于书号不唯一,以及观念、管理、人员跟不上等原因,目前在批发商和零售店中普遍存在库存不准的情况,下游客户的库存信息不准确,将对上中游的信息采集造成极大的困扰。
    由于造成库存不准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消失,广泛的下游库存不准将会是书业信息化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环境。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上中游企业通常只能放弃下游库存信息,改为对进销数据进行持续采集,通过与自己的供货信息进行对比,从而推算出下游的实际库存。
    在规划局部信息链时,必须把下游库存不准作为前提条件,在系统结构中预先考虑。

3.第三方物流信息交接
    虽然人们对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能力存有疑虑,但近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书店开始借助第三方物流。国内正在建设的一些出版物物流中心,其业务方向中也包括了成为其他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预计,将来会有大量的出版社和批发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因此现在的信息系统设计,就要考虑到将来借助第三方物流的需要。
    局部信息链的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也适用于上中游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对接。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专业物流管理系统,它不可能与图书企业的系统进行紧密连锁。出版社或批发商的业务单据传递给物流企业后,只有通过双方系统的唯一编码对应,才能使物流企业自动地进行商品确认和配送处理,同时双方的库存信息保持相对同步。
    通过局部信息链,可以在图书企业的管理系统与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之间实现异构数据无缝衔接。上海世纪集团在引入秋雨物流系统后,用一年多时间在业务和物流两个异构系统间实现了无缝衔接,证实了这种可能性。

4.二维码技术的应用
    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常使用互联网、刻录光盘、软盘作为数据传递的途径,在发货、退货环节,数据文件与实物不同步是一个比较容易造成混淆的环节。
    二维码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不必依赖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就可以随载体移动,二维码可以印刷在图书上、打印在单据及物流标签上,容易实现信息传递与实物的一致性。经过合理组织的二维码,其信息不但可以包括图书资料,而且可以包括完整的业务单据,是企业间信息交换的新型载体。
    如果二维码中包含有品种唯一编码,配合条码识别设备的使用,验货及反馈过程可以实现相当的电子化。必须注意的是,只有在二维码信息中包含局部信息链需要的唯一编码,二维码才能提高局部供应链的效率,否则就跟接口标准规范一样,仅仅减少了录入量,而无法实现信息传递的流程化和自动化。
    当二维码逐步普及后,也会存在统一接口规范的问题。国家的出版物信息标准,最好能包括二维码标准(不仅仅是图书上面印刷的二维码,也包括单据流转)。
    关于二维码在图书资料传递、单据流转、物流标签中的应用,我们将另文论述,本文不详细讨论。

结束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图书流通领域电脑应用的普及已见规模。90%的出版社发行科、接近20%的总发商、20%以上的批发商已经采用电脑管理;采用电脑营业的零售店超过3000家,特别是近年开业的大中型书店,使用电脑进行管理的接近100%。较高的电脑应用普及率和多年的应用积累,为行业信息链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以局部唯一编码为主线的局部信息链,能够克服书号不唯一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出版社、省级新华书店、独立批发商、加盟分销商建立实际可用的信息交换通道。
    行业信息链建设的首要推动力量是上中游企业。随着书业的发展,对分销通道的控制和服务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上中游企业需要停止对行业进步的消极等待,以现实的态度为自己搭建信息链体系。随着各种局部的信息链网络遍地开花,行业信息化水平必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将为未来书号唯一化或标准书目库建立后开展全行业的信息链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供应链信息化的需求虽然早有提出,但真正的实践探索才刚刚启动。本文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发更多的业内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