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励源顾问公司开办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从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仓储的相关知识共享如下,有兴趣的同事可以在跟客户交流仓储管理时利用这些知识并予比较。

    这个培训总的来说是针对制造业的仓储管理来谈的,从学员在课前所提的问题来看,可以感觉到他们在仓储中普遍遇到和关心的问题有:货品多,库存流向管理不清,订单和库位管理如何摆放有序,如何加速周转等。

    培训老师首先指明,仓储与库存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仓储涉及到的是摆放,位置,大小,规划等。而库存是涉及到采购,生产计划,储运配送等。而本次课程侧重的是仓储的管理,库存涉及到更复杂的生产计划层面。

    仓库其实就像一个排队作业系统,仓储管理涉及到选址规划,能力规划,成本管理等,现在仓储的新趋势是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处理,包括包装,贴签,简单组装,延迟战略等,配送中心是仓库发展的一个趋势。

    课程总体安排是比较实务操作的,据其它学员反映,对他们来说感觉比较基础,他们大多是流转额过亿的仓储管理,无论是仓库的系统投入,设备投入都是比较高的,且在仓储策略管理上的一些指标是跟具体的行业产品特性相关,所以以下我只摘选比较基础的作业流程知识共享。


仓库的作业流程

收货——放置(储位管理)——存诸(包装)——(订单处理)拣货——分类包装——发运

原则:货物应尽可能的按上述流程连续流动,在所有的流程节点上,货物都有“可视性”,仓储的所有流程应该围绕优化仓库的作业效率和仓间的利用率

名词术语:
拍:每次可搬运量为一拍; FIFO:先进先出; LIFO:到期先出

收货的一些关键处理点

1.差错方的确认,其实是权势的博奕,可借助第三方承运人的监督,对无法有承运人监督的,一般发方负责的情况比较多。

2.验货,提高效率的方面一面是通过历史数据的监测,平时以抽检的形式来验查,关系对总体效率的考率和供应商品质的考察问题。

3.到货的准备,现在普遍有要求来货方事先发具发货通知,以方便计划库位,车辆产地,人力安排。

4.单据一般打印四联,电脑部,会计部,品管部,供应商存查使用

5.接货的能力估计:根据到货的次数(用批次管理),到货体积/平均每日,每日/每周峰值判断

笔者小结:在图书行业的配货收货中,差错处理一般是直接以发送方负责情况比较多,事前发货通知是比较少有供应商能做到的,特别还存在主发现象,导致旺季时仓库被动接货,超负荷可能性很大。系统方面,我们对物流管理的报表中,其实可考虑对到货批次的统计,对到货包数/每日的统计和排行来帮助仓库对接货能力的估计。

放置的策略

1.仓库内的作业区按工作流程可划分为:准备区(进)——存储区——分拣区——准备区——移到区(出)

2. 储位管理有定位放置和随机放置两种方式

    定位储放每一种货品的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约等于平均库存的2倍;储位可按周转率大小或出货频率来安排,以缩短出入库的搬运距离。它的优点是容易记忆,寻找容易,效率较高,能将不同尺寸、温度、危险品合理安置。缺点是仓间利用率低,容易有“蜂巢”效应,基本上仓储中会有30%的剩余。

    随机储放通常按货品入库的时间顺序放于靠近出入口的储位,优点是仓库的库位使用更为高效些,但是周转率高的可能被放于在离出入口较远的位置,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且可能将会互相影响的货品相邻储放,造成伤害或危险。

    比较综合的管理形式分类随机储放,每类货品有固定存放位置,便是各类的储区内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这样就具有分类储放的优点,又可节省储位数量,提高储区利用效率;缺点是随机库位管理需要系统支持,且货品的出入库管理和盘点工作进行困难度较高。

2.满拍的存放处理:如果需要很快流通的,放置在划定的临时区域,以备贴签、包装的工作,如果拣货区已满,则放在临近储存区方便拣货补货。如果是先进先出为规则,整拍也不宜拆散来补充拣货区,以免未满拍日后可能的再次放置要求。

3.未满拍的存放情况:如果可以满足先进先出,则货物直接放补充拣货区货物。剩余货物可以放于‘最小储存区’;为避免日后散货的拣选,不要分配到“抽屉式”或“驶入式”库位;为达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可合并未满拍之货物

4.周转率低的物品尽量远离进货、出货区;周转率高的物品尽量放在接近出货区及较低的区域。

笔者小结:图书行业现在用的储放方式是分类或分版储放比较多,因为没有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系统前提下,是无法使用随机分配的。单品的周转率分析可以应用到储位的判断上,不过图书的新品太多,不像制造业的产品这么长年流转,所以按类的周转来决定区位比较有实际意义。

包装存储的处理

    堆码有垂直堆码和交差堆码;

    交叉堆码的纸箱抗压强度会降低50%,但是稳固性比较好,不易散翻。

    垂直堆码的抗压强度表现最好,但是当轴线不整齐对降低抗压强度;即使1/2英寸的错位,也会降低抗压强30%

    纸箱的抗压强度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公为其在相对湿度的85%环境的一半

    纸箱的抗压强强度,在经过一周的堆码后,仅为原先强度2/3;而一年的储存则降为一半

拣货策略

    主要从生产力、响应时间、准确率来考虑

1.按订单拣货(摘果法)

    优点:简单,不容易被遗漏,无前置时间在规定的服务时间内,对客户的响应较快,责任分工明确。

    缺点:效率低,少量多批次会造成拣路路径重复费时

    适合:订单数少但货量大,用户不稳定,波动较大,用户之间的需求差异大,需求种类太多,增加了统计和共同取货难度,用户配送时间要求不一,有紧急的,也有限制一定时间的,可适用于配送中心建立初期,可作为一种过渡性办法。

2.分区拣选策略

    合计量分批:可一次性拣出商品总量,可使平均拣货距离最短,必须经过功能较强的分类系统完成分类作业,订单数不可过多。

    时间窗分批:适合密集频繁的订单,较能应付紧急插单的情况。

    定量分批:先来行处理,累计订量开始作业,比较经济,但订单到达不稳定时服务时间不稳定。

    优化的分批:利用软件系统,考虑拣货路径优化,效率最高,但需要投入及不易插单。

    适合:当仓库很大,并分为不同的作业区

3.分批拣选策略(播种法)

    将每批订单的同种商品累加起来,从储存仓位上取出,集中搬运到理货场,然后将每一要货单位所需的数量取出,分放到待运区域,直至配货完毕。拣货人员合并一组订单各自拣选,每工作时段仅做一次计划,可能存在再次合并的可能,因而会需求额外的区域进行重新分拣。

    优点:适合订单数量大,行数小,体积小的订单,可以缩短拣取时的行走搬运距离,啬单位时间的拣取量,对于少量,多批次十分有效

    缺点:由于必须等订单达到一定数量才做一次处理,因此订单处理前置时间长。需要设立复查的功能,避免拣货和分拣的失误

    适用对象:用户稳定且用户数量较多,用户的需求有很强的共同性,需求的差异较小,种类有限,易于统计和不至于使分货时间太长,用户配送时间的要求没有严格限制。

笔者小结:拣货策略要和储存策略相结合,拣货单位作业面陈列的品种越多,行走的时间越少,为提高拣货密度,要将最常拣货的品种放置在相近区域,分批拣货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技术手段上,需要系统进行拣货路径的优化,辅且定位系统,但是因为这种定位系统不具普适性,且不能处理随机事件,所以比较难以描述和程序化。但在计算拣货频次上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图书行业现在所听到的捡货方式都是按订单检货的比较多,且效率要高的话也是体现在进货的直接配发上。

装货发运

    涉及到路径的优化及排程,车辆装载和员工管理

    装载的规则要素:后卸先装、轻中搭配、分缓急、货物压力的堆高考虑、装载时间、订单配送交序

    路径一般采用巡回取货或扫除法

    巡回取货是沿着某一条路线从供应商处取回货物,或把整车货分别送到各收货点。优点是支持相对独立简单,消除对仓库的依赖。但需要稳定的计划和较大的运量,并要指定车辆。适合30公里内的配送,距离越远,不可确定因素越多,就不适用这种方式了。

    扫除法是车辆每装满就发车,指定的线路互不交叉,送完就回,配送路线呈花辨形。适合于配送区域较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