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对2004年连锁企业的调查报告。报告中统计的数字显示,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连锁经营模式已经走入百姓生活,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这种经营模式,甚至在广大的农村,“超市下乡”的连锁经营形式也相继展开。连锁经营行业在2004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在发布这份调查报告时指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业态将向西部延伸,连锁经营将把触角从大城市伸向中级城市,该行业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与此同时,收购兼并这些字眼儿将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去年:规模、内容都有新发展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04年连锁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百家连锁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4968亿元,比2003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3580亿元增长39%,企业同比增长33%。门店总数达到30416个,比上年百强的20424个增长了49%,企业同比增长28%。营业总面积达2580万平方米,比上年的1907万平方米增长35%。员工人数81万人,比上年的64万人增长了27%。
从2004年的全行业统计情况看,连锁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从统计结果看,第100名的销售额为4.8亿,比去年第100位的4.1亿增长了17%,百强企业的平均规模有较大的增长,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49.7亿,平均拥有店铺数304家(包括直营和加盟),见图表1。
近几年,百强企业总体销售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尽管2004年的增幅略低于2003年,但仍远远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见图表2。
同时,百强连锁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2.9%提高到2004年的9.3%。
从2004年全行业的发展看,连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各地连锁经营企业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不同提高。
第二,行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改善。政府加强了市场规范力度。包括制定和出台《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等,并加强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零售交易”、“直销”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着手新的法规的出台。政府对连锁行业的规范和约束,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连锁经营越来越多地融入百姓生活,消费者对连锁企业的认可度大大提高。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特别是在整体食品安全形式并不乐观的形势下,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最放心的场所。
资本市场的青睐是连锁企业价值的直接体现。2004年有多家连锁企业成功在香港和内地上市,还有一些企业得到国际大型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大量资本的进入,加速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第三,连锁经营向更多地区、更广业态发展。统计结果表明,即使在连锁经营发展并不是很快的陕西省,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额也占到了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在比例最高的上海市,达到了37%。沿海一线城市的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所以一些外资和内资大型企业开始进入中西部和二三级城市发展,使当地的竞争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为应对竞争,当地企业加快实践和扩大连锁发展的步伐。
2004年,农村市场连锁经营的发展开始活跃,如,“农资连锁”、“超市下乡”等。尽管农村市场消费能力不高,很多配套设施还不成熟,但其终将会成为连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连锁经营向更多业态发展也是2004年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传统的超市、大卖尝便利店等业态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连锁经营,在服装、玩具、办公用品等领域,都出现了新兴的连锁企业,这也将是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见图表3。
同时,在同一业态中,很多企业也在尝试差异化的路线,出现了生鲜超市、个人护理用品店等。
另外,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便利店仍然是连锁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企业发展外延与内涵并重。2001、2002、2003年是连锁企业的“跑马圈地”年,3年中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大大高于销售额增幅,但呈现逐年回落的趋势。2001、2002、2003年企业开店数量增幅分别为:85%、52%、36%,而销售额分别增长幅度为:56%、36%和30%。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是每个企业的重要课题。由于店铺过多、竞争加剧,加之企业管理基础不牢固,一些企业管理水平在快速扩张中下降,造成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匹配。
但在2004年,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企业销售额的增幅与店铺数量增幅基本保持一致。当年店铺数量增幅为33%,销售额增幅为28%。
2004年直接开店仍是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最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如:联华收购石家庄万利福、百安居收购普马部分店铺。另外,特许加盟、自愿连锁也是重要的手段。
第五,连锁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上游,零售商与供应商努力构建新型工商关系。随着行业的发展,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紧密联系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制造商越来越需要与零售商进行密切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安排生产和营销;零售商越来越需要与制造商紧密联系,以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快的订单响应。从2004年年初开始,联华、华润万家、物美、国美等大企业相继提出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通过流程和技术等手段予以实施。但同时,个别零售商在与供应商交易过程中,随意收费、延长账期等作法,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和谐发展。
对下游,零售商比以往更加关注消费者,采取多种手段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包括改善食品安全、差异化经营、建立会员积分制度等。
第六,外资企业全面开花,民营企业数量上升。从2004年百强企业零售额所有制比例看,国有、民营、外资分别是45%、32%、23%,但外资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增长了7个百分点,民营和国有则有相应下降,民营降低了4个百分点,国有降低了3个百分点。从店铺数量占比情况看,也有类似的趋势。2003年,国有、民营和外资的店铺数分别为:57%、31%、12%,到了2004年,三方占有市场的比例关系分别为:57%、28%、15%。
从地区上看,外资企业不仅停留在一级城市,而且在二级城市、西部地区都有明显的扩张。在业态方面,大卖尝折扣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并进。
同时,民营连锁企业在2004年百强中达到49家,2003年百强为42家,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