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颜彦 焦健 李俊峰
误区一 引导阅读的功能缺失
目前,在儿童图书营销方面,很少有出版社会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化与商业出版事业部主任韩焱认为:家长不是教育专家,出版社为什么不能替父母或者帮父母完成某些工作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事业部主任张丽娟介绍说,北师大社设想组织一个“妈妈同读学校”,走进幼儿园和学校开展活动,或组成一个以家长为主的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的同时,创造一个集体的环境来倡导阅读,同时也推广了图书。
可以预见,增强出版社引导阅读的功能,配合图书的售中、售后环节,提供给读者更多的服务,会逐渐成为一些出版社的营销新重点。
误区二 产品同质化及恶性竞争
目前,已经有一些少儿图书出版机构注意到定位的问题,比如,童趣出版公司就只是针对大城市的儿童开发产品。但很多少儿图书出版机构都没有能从产品、市场、品牌到企业做好一个整体系统的定位规划。记者走访书店时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儿童图书出版社没有明确的印象,表示自己买书主要看内容好不好。这说明在我国的少儿图书市场上,强势的有着独特内涵的品牌比较少。
记者发现,市场上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很多,只是书名不同而已。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位,我国的儿童图书同质化严重,也由此引起了出版社的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
误区三 一味迎合家长心理
目前,有些出版社出于迎合家长的心理,版式设计行多字小,图书内容堆砌知识,美术设计缺乏审美。接力出版社总编白冰认为,出版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读物的单一化,小说、童话等体裁的图书比较多,而儿童戏剧、诗歌、寓言等体裁的产品少。
误区四 设计不够以人为本
韩焱两岁的宝宝从小接触的儿童图书大都来自国外,她认为阅读国外的儿童书不仅仅是从小给孩子营造了外语氛围,更多是因为这些书更适合孩子的阅读需求。对比国外的儿童图书,我国的儿童图书欠缺以人为本的设计,单一的开本,雷同的画面,无法适应不同年龄层儿童的接受特点。
她提到,很多外版童书把书角设计成圆弧状,或者采用厚实的卡纸印刷,可以避免锋利的尖角和书页对儿童的伤害;许多帮助孩子认知外界的异形书,不仅有可以操作的道具,使用的材料也很丰富,通常有布料、皮毛、塑料等模拟实物,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感知事物。这些异形书还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会把这些异型书当作玩耍伙伴,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阅读意识。
误区五 缺乏统一标准
早期阅读的研究者张守礼认为,今天的中国儿童缺乏优秀的早期阅读材料。过早进行知识性阅读,过度成人化创作,是目前国内儿童书出版中表现的最大问题。他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各个出版社一相情愿地界定了读者的年龄,为某个年龄段策划出来的儿童书未必真正适合这个岁数的孩子阅读。他介绍说,在许多国家都有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制定的图书标准,明确说明了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为出版社出版儿童书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我国没有这样的标准。他还认为,出版社对于儿童读物的态度不够严肃科学。如果长此以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儿童图书成为阅读边缘是必然的后果。
误区六 定价较高
目前,在引进外版儿童图书的时候,很多国外的出版商对版式、纸张和印刷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就提高了这些外版儿童书的成本,导致定价较高,这让大部分父母难以接受。
但用牺牲图书质量来换取低定价,也是不明智的定价策略。
误区七 不重视原创
一些出版者提到,由于出版社更多关注眼前利益,因此大多忽视对原创作者的发现和培养。表现在畅销书领域,就是大多数出版社选择了走引进外版儿童图书的路线,而不愿意开发本土书。
接力出版社社长李元君说:“作品好孩子才爱读,马小跳发到700万,是因为作者杨红缨一直生活在孩子当中,了解孩子的生活。其次这个作品的文本也好看。像杨红缨这样贴近当代儿童的作家还不是很多。”很多出版社都在感叹缺少相对成熟的儿童书作者。其实,出版社发现和培养新作者的努力也相对较少。
出版社如能培养出自己的畅销童书作者,那就既能打造品牌,又减少了同质化造成的恶性竞争。
记者发现原创的全英文的儿童图书与低幼数理化方面的图书十分缺乏。采用电子技术生产的自动发音、互动类多媒体产品也很少由出版社开发。
误区八 促销活动扎堆
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的耿燕,拥有十年一线的儿童书销售经验。她认为很多出版社都习惯选择“六一”和寒暑假到书店开展促销活动。但这个期间活动太多,一方面是活动场地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图书的码放和展示都不能很充分,活动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她建议,出版社避开节日促销高峰,选择平时到卖场和书店开展活动,效果会更好。
误区九 销售渠道单一
很多出版社的少儿书还只是在传统的店面进行销售。但网站、早期阅读推广机构对销售和产品推广的功能已经得到了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少儿社的认可。
多媒体的儿童图书产品在书店卖场的销售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局面。书店怕读者随手拿走书中的碟片,总是把图书和碟片分开,到付款时再交给顾客。这些多媒体图书上架前都需要拆开包装,读者挑选时无法看到多媒体部分,影响了书的销售。现在一些出版社直接把多媒体图书投放大型超市或音像卖场,有效地提高了书的销量。